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当代文学作品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0 15:42:50

当代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作品例1

虽然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不太重视,造成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不足,影响了其阅读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影响了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高中的教学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使得高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以“高考”为中心,现当代文学作品虽然在课文中占有一定比例,但是由于针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往往没有古诗词教学和作文教学那样集中。因此容易受到教师的忽略。此外,课文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也往往只是选取经典中的片断进行阅读教学,对于经典作品,很多教师也是仅仅局限于高考的范围进行教学,这类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更好地拓展学生现当代文学的阅读视野,也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式落后,不利于学生主动地阅读学习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现在还是沿用原来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让教师将作品最精华的部分浓缩灌输给学生,但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对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情况的不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此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使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文学魅力大打折扣,学生无法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主动阅读和学习欲望。

3.忽视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能力无法提升

虽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有明确要求,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但在课外,教师却并未多加重视。特别是多数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也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课外阅读,这导致了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现当代文学阅读视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也造成了阻碍。

二、促进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1.重视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现当代文学作品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现当代文学作品大多符合现代的语法规范,属于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不仅语句经典,而且逻辑缜密,这也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最好范本。因此,教师要重视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能力。

2.创新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中,教师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整个班级的集体灌输式教学,达到知识灌输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精华知识进行了浓缩教学,但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引进和创新出适合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如教师可以通过引进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并互相探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含义,同时教师进行教学引导,这样通过小组讨论和竞争,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从而帮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成长。

当代文学作品例2

围棋,也称“弈”,既有博弈之意,也与“易”同源。在小小的黑白世界中,充斥着厮杀、争抢、搏斗等无形的战争,而在这一招一式的来往当中,则是对弈棋者棋艺乃至棋品的考验。棋盘虽小,但是弈棋过程却惊心动魄,再加上围棋本身所富有的深厚文化内涵,表现围棋或是表现它的“近邻”象棋的文学作品随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增多,这些作品都可以称为“棋艺”小说。通过对棋艺小说的梳理与发掘,不仅能发现棋艺小说的写作规律,也对今后棋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扩展了空间,是一举双得的事情。

一、当代棋艺小说概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坛异常繁荣昌盛,表现棋艺的小说在各种思潮的引领下也慢慢出现,先后有阿城的《棋王》、钟道新的《国手》、旅法作家山飒的《围棋少女》、储福金的《黑白》、储福金的“棋语”系列小说以及胡廷楣的《名局》等棋艺小说出现。1984年,《棋王》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上,作为“寻根派”的代表作家,阿城在文本中塑造的王一生,爱吃爱象棋,阿城用一系列的动词鲜活地表现了王一生的性格特点。在文章中,由象棋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与围棋相似,文章通过一个拾破烂的老头之口,由象棋说开去,讲述了道教文化的玄妙以及阴阳调和之术。从另一个方面,也显示了作者对传统的回归以及对道教文化的肯定。阿城虽“不懂下围棋……绝的就是以写人生取胜[1]”。文章对棋艺小说的突出贡献在于将棋对主人公的影响上升到了一个哲理高度,突出了道家思想的“清静无为”,并且将主人公的精神依附归向传统。“棋”在这里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的作用,更是切入到了作品的核心。

《围棋少女》是一位在北京出生而在法国学习成长的旅法作家山飒所写,在文本中,围棋作为一个中国元素渗透到了小说之中,且充当了文本的中心线索作用,衬托塑造了女主人公果断与勇敢的性格。虽然故事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但“才子”是日本军人,而“佳人”则是涉世未深的中国姑娘,于是故事则深化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博弈,故事的内涵由此加深,而开拓的意义在于对中日两国不同文化传统及内涵的侧面展现。

储福金的《黑白》以及“棋语”系列小说创作于2006年左右,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长篇小说《黑白》被认为是“中国首部表现棋文化的长篇杰作”的作品。作者讲述了陶羊子传奇跌宕的一生。如书名所喻,黑白不仅是主人公自身正与邪的较量,也是主人公在整个人生历程当中所不断遭遇的善与恶以及两者互相转化的过程。同时,储福金也创作了了“棋语”系列小说,每篇故事对应不同的棋语如“立”、“冲”、“引证”“点”“借用”等,由这一个个故事的讲述来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这些“棋语”小说大多展现了在那段特殊时期知青们的遭遇以及后来的生活轨迹,渗透着作者对于人生况味的思考。这些“棋语”或对应人物性格,或预示故事结局,或揭示人物命运,文本的丰富性不容小觑。

2009年资深媒体人胡廷楣推出了一部以围棋界知名棋手为原型的展现棋人成长与参赛经历的棋艺小说《名局》,胡廷楣采访过世界最高等级的围棋棋赛达十年之久,曾是海内最好的围棋记者之一。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小说在情节上具有曲折性、丰富性、传奇性,然而文学性还是有所欠缺。文本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职业围棋手生活的全方位展现以及精确的心境描写,对比以往的棋艺小说,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尝试与突破。

除此之外,海外比较有名表现围棋的文学作品有川端康成的《名人》、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纳博科夫的《防守》等作品,其中以川端康成的《名人》影响比较大,《名人》表现了日本围棋名手本因坊秀哉对围棋的坚守与执着,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则刻画了一名因受到西斯残害而对象棋有些类似偏执的精神分裂的人物,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做了细腻的描绘。纳博科夫的《防守》则讲述了象棋天才卢仁沉醉在象棋的世界中不能自拔,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人物的性格与《象棋的故事》中的象棋博士有些相似,他们都是执着于对棋的坚守与热爱,最终舍弃了对正常生活的追求。这对中国棋艺小说情节的设置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当代棋艺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古代有许多大家都写过关于围棋的诗篇,如杜甫就有诗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现代诗人闻一多有一首爱情诗歌《国手》想将“灵与肉”都输给心仪的人,表现了对感情的真挚与执着。但是正如胡廷楣所言看这些围棋诗似乎有些“淡而无味”,也许就如严文井所说,即不一定要给“围棋文学”一个框架,只要涉及到围棋的作品都是好的,但如果涉及到拼搏者,奋斗者以及人生等概念与命题,则文本的内涵会丰富许多,涉及到这方面的文章以储福金的《黑白》为最全面。

首先,储福金的《黑白》中有对文化内涵的阐释与表现。《黑白》在题目上就有一种对比,主人公陶羊子认为妈妈的灵魂陷在黑色的泥沼中而对黑色有一种恐惧和排斥,因此他喜执白棋,后因不会执黑而被迫转变,再从执黑的凶狠到执黑执白的相融相通,这是对题目的一种呼应。与陶羊子相对立,储福金塑造了方天勤这个人物形象,与陶羊子的善良真诚相对,方天勤则显得凶狠,心胸狭隘,最终他沉迷官场以及名利,陷入“原欲”当中无法自拔,两个人物也是一黑一白。就如陈思和所评价的“羊子是棋人,袁青是棋神……方天勤是您描写的棋魔。一神一人一魔,您写活了三种不同境界[2]”。

其次,在储福金的《黑白》中,棋在陶羊子的身上不仅只是闲情逸致的工具,而是变成左右他命运的控手。他的人生命运的转机都是由围棋所引发,且由他对待围棋的态度可以洞察到他对待整个人生轨迹的态度。国难当头,陶羊子经历了妻、子、友人亡故的灾难,他最终卖掉了自己最为心爱的棋子,将所得来的钱捐给了军官,最后因走投无路而困守在大山之中,在大山之中他被当地的阿姗所解救,此时陶羊子终于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就如观一盘棋么?棋里本来有搏杀,有夺取,有杀伐,有劫争,观棋观心,心在意如何不在?人就在棋里,紧张,烦恼,盘算,焦心,种种痛苦,避无所避。将棋与人生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3]。棋最终融化在了人生当中,这也是棋艺小说应该所具备的特质之一。

川端康成的《名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描写则展现为一种“忧伤”的美丽。名人最终没有赢得比赛,而且在他去世后也没有什么人为他送行,这种感伤的场面,折射出了名人人生经历中的悲哀孤寂,体现出了日本传统美学中把悲与美联系在一起的‘物哀精神[4]’”我们感受到了围棋所赋予名人精神的一种美的展现。

在棋艺小说中,除了展现围棋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作者们还通常将围棋的比较置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进行描写,这种比较的视野与眼光就扩充了棋艺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三、当代棋艺小说的展望与反思

棋艺小说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追捧,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欣赏到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又能了解到中国传统的棋艺文化,特别是对于不懂围棋却想有心去了解与接触的人来说,棋艺小说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的窗口,让他们既了解到围棋手的生活经历,又能接触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随着一股“回归传统”的热潮的掀起,以展现传统棋艺文化内涵为主的棋艺小说一定会受到欢迎。

但是综观来看,棋艺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还不是特别深厚,围棋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也不够紧密,如何更有效的创造出艺术价值高、文化内涵深厚的棋艺小说是解决棋艺小说发展瓶颈的关键问题。

首先,棋艺小说要接触到人生,接触到人生的命运,也就是要以“表现人”为中心。反响较大的几部棋艺小说都以表现人,尊重人为前提和基础。比如迎合时代风潮的《棋王》就将那代的知青在特殊时期的艰难岁月展现了出来,把他们的隐痛“饿”赋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展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次是要开拓精神境界,这也是大部分棋艺小说所缺乏的,或是当今棋艺小说所要努力的方向。仅仅将棋与人结合还不够,只是在文本中开启了第一个层次,还要继续去拓展、深化更高的层次,让读者感到一种更具有冲击性的力量;最后是可以涉及围棋文化的国际比较。围棋是一种竞技类的项目,棋类小说在描写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涉及到竞争。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不同国籍的竞赛的描写不仅可以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也可以对写出各个人物、各个阶层、各个国家下棋的特色与特点。这也是棋艺小说吸引读者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笔者希望棋艺小说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产生更为深广的影响力。

注释:

[1]胡廷楣.围棋•文学•人生――访严文井.黑白之道――围棋名家访谈录,2006:138.

[2]陈思和.人生境界之上,还有精神境界――写给储福金先生并谈的小说结构.西部华语文学,2007(3).

[3]储福金.黑白,2007:323.

[4]曲楠 何云波.《名人》与日本围棋文化,2007:283.

[5]何云波.围棋与中国文化.2001:32.

参考文献:

[1]胡廷楣.黑白之道――围棋名家访谈录.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2]储福金.黑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当代文学作品例3

一、大众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中华文明悠远博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取得了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造的巨大成就。至“工业革命”,一种传播技术革命的文化出现,并在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土壤的滋润下开始繁荣,这就是大众文化。

她无明显阶级性,也无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明显自发性。她仅仅是一种“众人喜好的文化”,在当代具有明显的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传媒性,是物质文化消费现象。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短短20年时间,便迅速壮大成与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的社会主流文化形态。她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风貌,但也引发了多重争议。这促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她的价值和发展控制问题。

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一)总体现状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街头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涂鸦不再是损毁公共设施的反面教材,轮滑鞋成为日常的交通工具,麦当劳和动漫老少咸宜……

“后现代消弭了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差异”,代之而起的是崭新、前沿、活跃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文化时尚;网络文学流行元素的泛滥,无厘头文化的兴起,使文学的处境日益卑微;严肃文学在一片指责声中渐渐地为迎合消费需求苦苦挣扎;表现青春励志、人间真情的作品全面缺失。当代大众文化已在满足人们消费欲的同时,丢掉了文学的功能,造成了文化精神的极度失落。

(二)精神流失与价值取向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精神文明价值正在流失,“SLFCA精神”极为缺乏。

1、Self——自信、自立、自强

《苔丝》中塑造了一位“失贞”后,仍对爱情自信、对生活自立、对命运自强的女性;幼年电击致残的何军权①,在残奥会上屡夺金牌;而整个中国也是一步步摘掉“东亚病夫”铁罩的鲜活史诗。他们用自尊的烈火消解了自卑的封冻,打破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迷信。我们不要打着反对“个人排他主义”的旗号,抹杀“三自”的强大能动性。要深刻反省,坚决抵制懒惰情绪,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2、Love——爱人、爱祖国、博爱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政治扼杀了“爱”,那么90年代以后则是金钱扼杀了“爱”。但“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孔孟以“仁爱”为纲推行“仁政”主张;保尔·柯察金用钢铁般的意志告诉我们,“热爱祖国,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马丁·路德金怀揣博爱的梦想呼吁种族平等。

3、Fastidious——挑剔

大众越来越挑剔,也越来越不挑剔了!人们会恼火煎饼上多出的一粒芝麻,也会光临隐私揭秘、情色凶杀的文艺,《荷马史诗》门前冷落、《流星花园》门庭若市……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扬弃了旗袍、黑发,宣传起了超短裙、彩发。“肥皂剧”占据收视率前列,选秀场成为大众文化坚实的阵地。我们不能让低能化娱乐继续妨害大众的审美能力,应该用纯粹的文学精神来净化心灵,读《威尼斯商人》,学习安东尼奥们生活的智慧;品《巴黎圣母院》感受敲钟人卡西莫多人性的真善美。品味无数升华人性之理。

4、Cooperation——合作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不过,“80后一代”引领的时尚文化,更加讲求“西式”个性解放。RPG、DIY……从服饰到神情,都追求最cool、最in效果,“Freestyle”的生活方式对青春一族的影响无处不在。并且学校教育也开始留意培养学生的个性。但这很可能是在没有领会“尊重个性”的真谛前提下的盲目模仿。看看《三个火》,他们齐心打败红衣主教、舍命救友。莫逆之交并没有成为他们仗势凌人的资本,也没有妨碍他们侠肝义胆个性的彰显,相反,团队精神使其英雄形象更令人崇拜。我们不要把“尊重个人能力”的人文关怀当作脱离团队的借口,应当领悟合作精神与技巧的本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实现“和而不同”。

5、Action——行动

“Every man feels instinctively thatall the beautiful sentiments in the worldweigh less than a single lovely action,”“A man,1ike a watch,is tO be valued byhis manner of going,”不过,总有不少人在睡梦中收获幸福、在幻想中等待机遇。的确,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这一点对15~25岁的城市青年一代最具针对性。试想,如果漂流孤岛的鲁滨逊成天只是“期望”早日回乡而不与自然抗争,如果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放弃第八十五天的出航,而“期待”第八十六天的收获,那么“家乡”和“大鱼”又在哪里?人类坚毅、勇敢的光芒又要何以释放呢?无可厚非,生活需要幻想。但最终要把它变为现实。

(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当然,大众文化之所以如此受宠,是因为她从本质上是以最广大人民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和最高价值目标的。她始终体现着一种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蕴涵着人文目标,昭示着人文价值理性。

中国大众文化应继续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展示民族文化精华。对国际文化主流“去粗取精”,吸收先进科学精神,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使大众文化实现真正的满足大众需要、尊重大众权利、反映大众理想、提升大众人格。

当代文学作品例4

电影在诞生之后,不断受到文学的影响,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和素材成为电影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家和编导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描绘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他们视野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文学用文字表述事情和思想,电影通过音乐、蒙太奇和3D技术等声、光、触的手段来展现特定的场面,文学改编成电影使得文学作品在当代社会中以图像符号形式得以普及和延续。关注当我国代文学作品在电影发展中的轨迹,对于研究我国当代文学和当代电影都大有裨益。

一、当代电影改编文学作品取得的发展和理论局限

进入80年代后,研究文学改编电影的人员日益增多,数量和层次明显异于解放前和解放之初。许多高校开设了影视文学研究、电影与文学等与文学改编电影相关的课程,他们的研究必然对我国电影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打开电脑欣赏某一部影视作品时,在影片信息下面往往有观众的各种评论,这些评论是普通观众基于自己的感悟而写的,其中不乏一些独到之处。此外,文学作家也因为自己的作品已经或将要被改编成电影而或深或浅地进行研究,电影的编导更会直接和深入地参与到某个具体改编实例的研究中去。

我国现在的理论研究大多还是基于西方的理论,在目前来看无论是改编实践水平和改编理论研究深度还没有脱出西方的范式而自成系统。这是因为电影最早起源于西方并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有关,这些西方的改编理论深深影响了对电影改编形式的分类。人们对电影改编方式的评析大多是基于在多大程度上对原著进行分类,具体描述形式可能有所差异,但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西方理论基础。比如克莱・派克认为,改编“不仅仅是通过摄影机、剪辑、表演、布景和音乐把原作作相对的变形,而且是根据独特的电影法则和惯例、文化的表意元素,以及根据制片人和导演的理解作相对的转化。”在改编的研究方法上,既有理论研究法,也有比较法和个例分析法等,分别从研究的本体、叙事的手法、运用修辞的手段和具体改编案例等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模式

文学改编成电影,在我国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是以能否带来丰厚回报的模式进行操作的。所以,首先是制片人和影视公司选择题材,导演决定表现形式,演员则进行表演,编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很小,这一模式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优势是能确保电影的票房收入,导演能自由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弊端在于由于编剧的弱势地位导致电影的叙事情节单薄,叙述缺乏流畅的起承转合,结果本来有丰盛的食材,却做成了不知何味的杂烩。这一点,我国需要借鉴好莱坞的改编模式。

当代文学作品例5

“娱乐”是一个同义复制的词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娱”字的解释是:“娱,乐也,从女吴声。”娱乐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与精神需求。人们需要娱乐,已形成对工作劳动的调剂与补偿,并在两者的良好协调中完成生存的整体需求,娱乐也因此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剂。报刊、广播等大众传媒出现之后,娱乐的外延和内涵都得以扩张,但首先满足的是受众的信息需求,在组织大众娱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所起的作用是间接的、分散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影视成为当今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后,在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更为快捷、生动、准确、全面需求的同时,也为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影视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媒,本身具有鲜明的通俗性、消费性等大众文化传播特征,观众期望通过收看自己喜欢的影视剧获取信息、放松身心,可以说是观众对影视有明显的消费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娱乐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甚至将娱乐看成庸俗浅薄、丧志的代名词。其实,娱乐也是有内涵、意义、品味之分的。李泽厚先生曾经分析了美感产生的阶段与层次:首先是悦耳悦目、身心愉悦;其次是悦心悦意,它包含无意识的本能满足;最高层次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悟境界,是整个生命与存在的全部投入。观众在看影视娱乐剧的过程中,娱乐实际上来自于身心两个方面的同时满足,任何一方面的缺陷都会造成某种遗憾,都会影响娱乐效果的充分获得。

“娱乐化”与“娱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娱乐化正在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影视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核心就是以娱乐的精神、娱乐的视角、娱乐的方式来策划与制作影视剧,实现人们的视觉愉悦与情感诉求。

需要指出的是,影视剧形态娱乐化,虽然存在某种合理性甚至必然性,但凡事过犹不及。现在有些影视剧已经模糊了趣味性与娱乐化的界限,其权威性与严肃性被解构,过度的娱乐化使得影视剧迷失了应有的本性,在娱乐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从而使影视剧发生了一系列偏差,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更是如此。

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过程中出现娱乐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一味迎合,格调低下

市场经济下,“顾客就是上帝”,影视的最终顾客是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收视率、入座率,因而,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中也不例外。一味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搞笑成分,一时间“枕头”“拳头”充斥着荧屏,或者以扭曲的心理变态行为,满足观众的猎奇欲、窥私欲,以寻求短暂的刺激,因而肆无忌惮的大量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任意解构,宣扬“追求感官享受,跟着感觉走”的人生哲学。

当代文学作品例6

改革开放以来,法制文学作家开拓进取、努力奋进,深入社会生活,以敏锐的目光挖掘创作素材,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法制文学作品,推动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为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推进法制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在业界专家学者和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西部·法制文学》决定举办“首届当代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法制文学作品,希望大家、名家、法制文学爱好者踊跃参加,为社会主义法制文学建设添砖加瓦!

一、主办、支持、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西部》杂志社

承办单位:《西部·法制文学》编辑部

支持单位: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

协办单位:

河南亨泰拍卖有限公司

榆林市东庆油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二、大赛作品类型

本次“当代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仅限以下类型作品参赛: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短篇小说(字数均限在3千至3万字之间)。所有参赛作品,应反映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的趋势, 反映公检法司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正义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三、参赛注意事项

1、参赛作者无职业、党派、年龄、性别以及教育背景的限制。

2、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在任何媒体或以任何方式公开发表过,且不得与任何媒体有版权归属约定。若有任何违反,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作品确系本人所作,不得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4、大赛不接受任何违纪,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作品。所有参赛作品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构架,故事精彩,情节引人入胜,作品格调高雅,不落俗套。

作品署名:所有参赛作品作者应署真实姓名(即与本人身份证上的姓名相同)。如果有要求署笔名者,作者在参赛作品文末必须提供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复印件)。与此同时,还须写明作者近一年内稳定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作者的电子邮箱。

投稿办法:参赛作品一律用a4纸打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印成册,附作品故事梗概及电子文本(电子稿件请发送到,请注明其名称、作者、字数),邮寄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寄一律采用挂号信或挂号印刷品方式,以防邮寄途中丢失。

四、大赛时间

由《西部·法制文学》编辑部承办的“当代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征稿时间从2012年6月1日起至2013年5月31日止。

评审时间从2013年6月10日至2013年6月30日止。评审工作结束后,召开颁奖大会暨总结表彰大会(届时邀请部分获奖作者、《西部·法制文学》理事单位代表、本刊全体顾问和全体编委会成员、媒体代表和大赛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总结表彰大会)。

五、奖励办法

当代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设置如下奖项:

荣誉奖:赠送《西部·法制文学》纪念手表一块并授予荣誉称号

一等奖3名:奖金5000元并《西部·法制文学》黄金级签约作家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二等奖30名:奖金2000元并《西部·法制文学》白银级签约作家

三等奖50名:奖金1000元

优秀奖:赠送2012年全年《西部·法制文学》一套(共12册)

说明:荣获以上奖项的作者均颁发相应获奖证书。

我们将从全部参赛作者之中抽出20名幸运作者,每位幸运作者将获得名人字画一幅, 并有资格参加西部法制文学编辑部组织的采风活动。

六、评奖办法

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在京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资深编辑对参赛作品按类型(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分别进行评审,评审分为推选、初评、终评三个阶段,本着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由公证处公证。

大赛征文截稿后,由组委会办公室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归入大赛作品档案。尔后将有效参赛作品分类提交评委会进行初评,初评结果揭晓后进入提名。提名采用评委独立循环打分,然后根据每篇作品得分高低,按各类奖项设置总额的1.5倍,评出复评作品。复评作品产生后,进入终评,最后产生大赛各类作品荣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七、知识产权处置

1、大赛承办单位享有大赛所有获奖作品的出版权和宣传权;

2、参赛作品由《西部·法制文学》编辑部择优予以发表。

八、联系方式

“当代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4号

《西部·法制文学》编辑部

邮编:100081

大赛专用邮箱:(邮件主题:征稿+姓名+篇名)

联系人:魏新民 马春华

电话:010-68706370

传真:010-68706839

西部法制文学首届

当代文学作品例7

我国茶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作为中国的特色文化,茶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更表现在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中。当前中国茶文化已经通过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传播到整个欧亚大陆上,受到中国文化深远影响的日本也开枝散叶,根据中国茶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传承,仍在深深对中国人造成影响,其中的一方面就体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探索,分析茶文化在中国现当代作品中的表现。

1茶文化的内涵

茶在中国人心中素来是高雅和礼仪的象征。在过去一直是上流社会流行的饮品,茶的高低贵贱体现了主人的尊严地位;去友人家登门拜访时,友人也常常找出上好的茶叶供客人品尝,体现的是对来客的尊重。由于人们对茶叶质量的高要求,好茶的产量极低,因此,可以从对喝茶的品味中透露出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喝茶的工序繁多复杂,一杯好茶的产生,从茶叶的生长就需要精心照料。之后通过采茶、烘茶,到煎茶工具,泡茶器具都有各自的讲究。除了对茶叶和水的挑选,还有对用具的挑剔。中国人在喝茶时还需平心静气,端坐在桌前。喝茶礼仪是时刻不能少的。然后在喝茶时最好有令己欢心的宾朋,三两老友谈天说地,低头啜饮,给内心以片刻的宁静。品一杯香茗,揽一缕清风。茶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美好,是心灵的净润。茶香萦绕,热气氤氲,捧上一卷书,坐在冬日的午后,看茶丝在水中上下跳跃。与外界纷纷扰扰全部隔离开,对烦恼避而不见。体会的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安宁和美好。茶文化融合了儒佛道等多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以敦厚仁慈的状态体现出来。提到茶文化,首先想到的是譬如“清”“静”“空”等字眼,这些特征也表明了茶文化的追求。茶文化的这些特点对人影响巨大,它影响了人的性格,让人们变得更加稳重成熟,性格更加温和,让人的杂乱心情得到梳理,灵魂得到洗涤。在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在人对茶文化的探索。茶伴随着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无形的导师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追求。一杯好茶,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茶虽清苦,却能体验出人生不易的感慨。“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茶叶的种植和技术的改进,茶不仅仅是上层人物所能享用的珍贵物品,它也渐渐被普通大众接受并填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过去经常可以看到,在清晨的薄雾中,上班的男人骑着黑色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大杯泡着茶叶的茶水,奋力地向单位赶去;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经常泡上一杯茶水,在休息之余品尝茶的清香,给我们的身体短暂的放松;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人的家里,在阳台的窗前摆着一套茶海,茶海上放着一只茶宠,桌子旁还有一两个盆景。在如此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无不是一个当代人消遣的生活方式。茶文化以其自身的价值追求,融合对儒释道的独特理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无人不爱茶。茶影响了作者的生活,故而也会体现在作品中。其中最家喻户晓的当属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茶馆》描述的是三个时代的兴盛与衰亡。小小的裕泰茶馆是观察整个社会的窗口,它通过茶馆这一个小社会,来来往往的茶客,各形各色的人物来表现社会的变化,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茶馆的兴衰和变迁反映黑暗的现实,一个似乎脱离了世界的乌托邦仍旧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茶馆,在北京城本来是司空见惯的娱乐场所,人们到茶馆点上一壶茶,和朋友或者陌生人谈天说地,茶馆不看社会地位,只要有钱,就可以进来坐坐,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三教九流混合集中的地方。在这里各种戏剧生活都会上演,人们也早已见怪不怪。正是这么一家茶馆,以茶作为了联系各种人和事物的纽带,茶作为全剧的中心,所有事情都是在喝茶中展开。因此可以得出:茶道就是人道。同时,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里,选择茶馆作为小社会的背景,也正是代表了他对茶的喜爱,不然为什么不写成裕泰酒馆、裕泰饭馆呢?而且在剧中也确确实实透露出很多茶文化。比如对民族性的体现。在剧中描写的三个时代里,老北京存在着清朝遗留下来的满族旗人,还有众多汉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是爱来喝一口茶的。而旗人对待茶要更加讲究,要自带“叶子”,喝的都是优质茶叶。即使是家庭没落的旗人,在喝茶这件事情上也不能不讲究。其他一些普通百姓,则没什么要求。这正是茶文化影响下的不同民族的不同习惯。《茶馆》还有时代性的体现。在过去,清朝旗人是不屑于去茶馆喝茶的。只要家里比较富裕,就必然早起洗漱,然后开始喝茶。只有愿意自降身份的破落户才会去大茶馆点上一壶茶。而到了清朝末年,满族旗人没有了从前的特权,收入减低,没有了之前的阔绰,也就只能去大茶馆喝茶了,久而久之也就不觉得这是个降低身份的事了。时代的变化影响人们方式的变化,茶馆处处体现着茶文化,茶文化又处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老舍先生的一部《茶馆》,用茶勾连起了多少兴衰往事!说了北方的茶馆,接下来说说南方的茶馆。这个说当然不是由笔者介绍,而是由著名的“吃货”大师———汪曾祺来说。汪曾祺先生在其散文《泡茶馆》中描述了云南昆明地区的茶文化。这个大概就体现出了茶文化的地域性。昆明的大茶馆中有一个特色:吃围鼓茶。一帮对戏剧有兴趣同好的人,在闲散时候常来茶馆里唱围鼓。唱围鼓的演员并没有报酬,只是因为对同一件事的喜爱而聚集在了一起。而茶馆正好可以借此来招徕生意。这种喝茶配上围鼓,想必在老北京是不曾见到的吧。除了大茶馆,昆明还有小茶馆。小茶馆没有了大茶馆的精致,确有其特色的地方。昆明的茶馆,配的小吃众多。从花生米到云南特产,酸角、拐枣、泡梨、葛根等特色食物均可当喝茶时的点心使用。汪曾祺先生认为,泡茶馆对当时的联大学生有很多影响,比如养浩然之气。通过泡茶馆让学生们改变性格,保持本心,不落污泞邪套。还能聚集众多人才,像现在的一些咖啡厅一样,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理想地点。还可以让他们早点接触社会。

3茶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茶文化充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作为故事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远不止这些。接下来我将简要说说茶文化对文学作品还有什么影响。

3.1使作品更贴近真实生活,使读者感到亲切

茶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茶的存在早已经习惯。甚至如果没有茶,可能还会觉得生活少了一味调和剂。作家通过在作品中对茶的描写,能够让人体会到故事里的世界,感到作品的真实,减少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对作品没有了疏离感,更能对故事情节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3.2提高作品的审美特性,增强作品文化底蕴

当代文学作品例8

巫文化是人类古老神秘的文化现象之一,因“巫觋”为核心展开宗教活动而得名。巫是人与神对话的媒介,负责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以歌舞为手段来祈求神灵降临到人间。中国巫文化源远流长,“不但以其原生或次生形态大量存在于许多少数民族中,而且以其各种升华、变态形式保留在汉文化中,广泛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及文化活动”对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在五千年的文明中,有着数不清的革命运动,而这些运动很多是借助巫来展开的。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行卜是巫术的一种形式。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首先找巫师进行占卜,采取手段使百姓认为起义是上天的安排,从而获得他们的拥护。人们可以利用巫文化为革命做理论准备,以巫或神的名义发动群众,达到自己的目的。既然巫文化在革命战争中有如此的作用,是不是巫文化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革命利用支持的对象呢?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雨飘摇,战火连绵,有志之士纷纷揭竿而起,参加革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巫在这时的革命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些革命也是依靠巫术发动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建国初期,巫文化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的糟粕,受到简单粗暴的对待。”这个时期的巫师成了反革命的代名词,革命者鼓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口号,他们捣毁巫师的“巢穴”,烧掉他们进行巫术活动的器具,把巫师抓起来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在劳动中进行改造。在古代的革命运动中,巫以神的身份出现从而获得群众的拥护。但是20世纪革命者不再依靠迷信的神来发动群众,他们树立新的神———“民主与科学”,使科学获得人民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革命者必须把旧神———巫狠狠的踩在脚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描写革命的作品中,巫成了丑陋、落后、愚昧的对象,是革命者领导人民群众打倒的对象。

王鲁彦的《菊英的出嫁》讲了中国农村在巫文化影响下农民的奇怪的举动。作品中主人公菊英妈对冥婚制度深信不疑,当菊英“长到”十八岁时,她决定要给她“成婚”。于是就有了作品中的闹剧。菊英的棺材被送到男方家里,当然她要嫁的男子也是已经死去的人。跟着棺材被送过去的还有菊英妈倾尽家产为菊英置办嫁妆。冥婚制在当时农村非常得普遍,农民认为在这个世界已经死去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却还活着,作为家长或监护人,亲人在这个世界没有过上好日子,理应让他(她)在另外一个世界好好活。显然这种思想是愚昧的,他们信仰鬼神之说,对来世抱有幻想,把来世的美好作为今生生活的寄托。这是巫文化在中国农村的表现形式之一。作者带着浓浓的批判色彩来描写菊英出嫁时阴暗可怖又极具铺排搞笑的画面,让人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山东作家冯德英的《迎春花》是一部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经典作品。作品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反革命女巫形象———冯寡妇。她与人通奸,在地主的挑唆下以替丈夫治病唱神的名义把丈夫蒋会运活活折磨死;四十多岁的人了依旧“穿红挂绿、搽脂抹粉”;不让儿子参军,拖儿子后腿;给老东山“治病”,差点把人治死……种种劣迹,被作家细致生动的描写出来。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已经给冯寡妇带上落后、愚昧、无耻的帽子,所以她的种种劣迹显得真实可信。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塑造了三仙姑和二诸葛两个巫师形象。革命作品中描写的这些巫成了落后、愚昧、欺骗人民的典型。和平年代作家不再从意识形态方面对巫文化进行书写,而是把重点转向巫在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来探讨和书写。中国当代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喜欢利用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将作家的创造性思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既神秘又深刻的文学作品,其中巫文化元素是深受作家青睐的文学元素。

莫言、韩少功、阿来、迟子建等作家是描写区域性文化的圣手,他们在作品中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分别描写了魔幻现实主义下的巫文化、楚湘地区神秘的巫文化、藏地巫文化以及东北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萨满文化。这些作品展现古老神秘的巫文化对他们创作的影响……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成功塑造了三姐“鸟仙”形象。随着三姐“成仙”,她的面貌、行为、表情、思想都越来越像一只鸟,甚至能够完全进入鸟的境界:“她侧低下头,像鸟儿梳理羽毛一样咬咬自己的肩膀。她的脑袋转动幅度很大,脖子像转轴一样灵活。”楚湘地区的文化是一种神秘文化,巫文化在楚湘地区极为盛行。韩少功的《爸爸爸》就是体现了楚湘地区“打冤”的习俗以及“卜筮”的传统。在神秘文化的影响下,当地居民不相信自己械斗的实力,反而相信占卜的结果;阿来的《尘埃落定》中,土司家族中两种重要的人物,一种是巫师,另一种则是祭祀性质的喇嘛。作者在这两种人物身上用笔墨较多,但是分析作品可以看出,喇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未来的占卜和祈福上,而更受土司青睐的是巫师。当时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两个部落之间爆发的罂粟战争,最后却变成了神巫们的斗法。交战时,双方巫师各显神通,为对方制造各种灾难。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巫师的法力表现到了极致。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可以说是一部巫风氤氲的优秀作品。作品中的萨满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额格都阿玛”是个有丰富感情的萨满,他在作法时是个巫师,能够通神,在平时他是“我”的伯父,并且深深地爱着我的母亲。当别人有困难时,他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救别人。这样的萨满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的共性。由此可见,当代作家在描写巫师的时候与革命年代已然大不相同,他们更加注重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去描写巫师形象,而不是去想是否迷信,也不存在政治上的教化作用。从革命小说中的巫形象与巫文化的书写到改革开放后直到今天巫形象与巫文化书写的转变显而易见。而这种转变体现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也体现出开放的文化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政治对文学的影响越来越小,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对巫文化进行正面描写不再受到政治上的处罚。当代社会,作家有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自由度大大提高,这使得作家在创作中将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力图展现丰富的社会文化画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文化更多的传入国内,作家充分的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部分,在写作手法和写作题材上也多有借鉴。例如,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传入中国之后,影响了大批国内的作家,梅尔吉亚德斯的巫师先知形象让许多读者难以忘怀。作家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巫文化元素,这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接触到的文化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许多作家生活在巫文化浓郁的地方,巫文化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他们对巫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

出生于漠河附近的女作家迟子建,对生活在大山中的鄂温克族有着很深的情感,对萨满文化也充满好奇,她曾多次进山与鄂温克族人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宗教。莫言曾说过,他的文学素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小时候奶奶给他讲过的妖魔鬼怪的故事。同样,其他的作家能够将巫师的形象描写的如此栩栩如生,自然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巫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维护和传承。在学习研究、维护和传承巫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我们是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无神论是我们的世界观。在研究过程中要认识到巫文化具有迷信的成分,但是不能用迷信来抹杀巫文化在文学、社会学、民俗学上的巨大价值。巫文化就像一座无尽的宝库,等待着我们用正确的态度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出版,2013.

[2]史继忠.巫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1997.

[3]宋兆麟.巫觋-人与鬼神之间[M].学苑出版社,2001.

[4]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1982.

[5]王鲁彦.新文学碑林:柚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冯德英.迎春花[M].解放文艺出版社,1995.

[7]赵树理.小二黑结婚[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莫言.丰乳肥臀[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9]韩少功.爸爸爸[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当代文学作品例9

儿童文学作品作为青少年儿童的读物需要符合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兴趣爱好,无论在故事内容还是情节设置以及人物形象方面都要有别于作品。儿童文学要以亲切平和的姿态拉近与青少年儿童读者的距离,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首先,儿童文学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吸引读者的关注。青少年儿童的世界观简单而纯洁,对于复杂的成人语言很难理解,要以儿童的思维和角度理解事物,要以儿童的视角看待生活才能真正地融入他们。儿童文学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只是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风格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就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品而言,由于时代环境和社会文明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儿童世界的探索和了解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作品的内容和故事情景以及语言风格都更接近读者。以著名的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奇异的巧克力工厂》为例,巧克力是主人公查理最重要的生日礼物,查理对它视若珍宝,倍加珍惜,馋的时候只是舔一舔,可以分一个月将它吃完,作者在讲述查理对巧克力的喜爱时使用的语言是质朴的,儿童读者们很容易读懂,并且对查理对巧克力的珍爱也能感同身受,作者开篇就交代查理对巧克力的喜爱也为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这种叙事的思维方式尽管简单直白但却符合青少年简单的思维逻辑,更容易吸引读者。其次,儿童文学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激发读者的兴趣。平实质朴的语言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是吸引他们阅读的开端,而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儿童文学作品在选定内容主题时都是以青少年儿童的审美水平和理解范围为标准,只有受到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才是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即使文学作品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也要以读者所能接受的方式来实现,而被青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内容才是最佳首选。例如美国作家《夏洛的网》,作者选择的是发生在美国农场的动物们的故事,虽然故事的主题是友谊和磨难,但是用儿童读者所喜爱的动物们作为主人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充满童趣的故事,更加容易让读者理解并且感到亲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之间亲密交往和彼此帮助的故事背后,读者自然会理解故事背后所承载的主题,简单而不空洞,通俗而不粗暴的语言风格,是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标准,也是英美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风格。

二、生动形象情感丰富

虽然单纯和善良的儿童读者并不太懂文学作品的文学造诣,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喜好,他们在选择何种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读物时标准很简单,符合自己兴趣的就是好的,枯燥无味的就会被舍弃,儿童文学作品要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才能吸引儿童读者的眼球。首先,英美儿童文学刻画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当代儿童读者随着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他们对于儿童文学读物已经不再满足于幼稚的故事内容,而是需要丰富多彩的变化,虽然青少年儿童的思想是简单的,但是内心世界却是色彩斑斓的,他们可以接受任何美好的事物成为他们专属故事的主角,他们天马行空,他们乐观向上,他们与作品里的人物做朋友,他们需要所有的新鲜事物。儿童文学作品体裁有很多种,可以是儿童诗歌、儿童散文,也可以是童话故事和儿童小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在向读者讲故事,既然是故事就一定有故事人物,哈利•波特是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主人公,作者将这个人物刻画得勇敢善良有灵魂有血肉,深受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对于哈利•波特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并没有用夸张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将他的性格和形象都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得在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利•波特,只有这种生动形象的典型人物,才是儿童文学作品创作时所要追求的。其次,英美儿童文学描写了精彩刺激的场面。热情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即使在读儿童读物时他们的思维也没有一刻安静下来,他们喜欢热闹,乐于读到刺激精彩的内容,文学作品是读者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而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却又不能局限于此,儿童读者要切实感受到作品内容的气氛,或紧张或欢乐,或惊险或刺激,他们都要参与其中产生互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场面要描绘得足够精彩、足够奇思妙想才能契合读者的喜好。《哈利•波特》和《指环王》都是充满想象的科幻小说,儿童读者不管内容是否真实,只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就是存在的,《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中大量的魔法搏斗场面给读者们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惊险的奇遇震撼着读者的心,奇幻的情节又让他们陷入其中,儿童读者伴随着时而平和时而激昂的场面在故事中经历着种种冒险,儿童文学作品就是要用这种有活力的语言来感染小读者们,调动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在文字中体验不同的美好,随着主人公的经历一起克服磨难度过险关,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感受正能量。

当代文学作品例10

早在《诗经》和《论语》的发生学原理中,口述已经掺入后来的经学脉理之中。正如大家所了解,《诗经》原系文人到民间采集各类诗歌的集成,而《论语》其实就是孔子为弟子们演讲的记录。口述在表述上具有其独特的品质,诸如表演性、论辩性、圆滑性、现场性、仪式性、交流性和感召力,也构成人类知识和智慧的一个有机部分。在西方,“逻辑”与“辩术”是密不可分的,这足以证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与智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在世界上被比作东方的巨龙,这不光因为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因为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璀璨的人文光芒。《论语》、《道德经》、《易经》、《孟子》、《诗经》、《礼记》等古典文学中所散发的人文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并且这些光芒以文学和著作的形式源远流传,直到今日某些文学作品所焕发出的人文光彩,对人们的言、思、行仍然起到指导甚至准绳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人的地位受到极高的重视,每一个个体被视为组成社会的必要的元素,所有的改变与创造都来源于对人本身的尊崇。关于孔子曾有这样的记载,“惟人万物之灵”“天地之性,认为贵”“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些都反映了孔子在思考天地万物与君臣将相的前提是人,并高度肯定了人文关怀的地位。孟子曾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这句话是讲世间最为宝贵的东西莫过于人、土地和政事,都把人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荀子曾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句话是讲水火虽然有气势但没有生命,草木虽有生命但没有知觉,禽兽虽有知觉但是没有道义,唯有人,不仅有气势有生命有知觉,而且有道义。从中不难看出,在古典文学之中人被推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从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人文精神带着强烈的以人为本的色彩。在今天人的地位较以前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倡导个性与自由的时代,所有影响时展的因素中,人是首要的且不可忽视的。只有明确了人的主导地位,并且大力发扬人文关怀主义精神,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二、自强不息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与此对应,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力求自我的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在《论语》中记载,孔子常常和他的学生一起讨论君子之志,子路曰:“原闻子之言。”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孔子在向学生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尤为注重对学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品格的培养。在今天只有整个社会和全民族都具备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国才能更有尊严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三、务实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