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0-30 19:28:27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1

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跟其他项目相比,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因其培训时间长、涉及面广、要求高,实施起来难度最大。在该项目的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学科设置问题。国培文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属学科理应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对应的,参与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学员应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应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但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是,承训院校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往往是少数的几门主干学科,项目县所选派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也就只能是相对应学科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就无法派出去培训学习。参训学员集中在几门学科,还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目县无法派出这么多同学科的培训团队成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划设计上的不合理。目前,一些地方在参训学员指标分配上采用的是承训院校与项目县对接的制度。这种制度的规划设计是根据项目县总教师的数量确定该项目参训学员的数量,再委派承训院校对接一定数量的项目县,一般5-6个。对一所承训院校而言,这个项目分配到的培训总计划不过二三百人,这其中可能还分小学和初中,考虑到成本及成班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也就只能开设2-3个学科,也就难免出现上述问题。(二)学员遴选问题。根据国培文件精神和要求,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旨在“育种子”,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其对象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重点要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但很多项目县并没有按要求选派。一些学校只派普通教师、不派优秀教师参训,甚至选派的一些教师与专业不符、与学段不符,还有些教师多次被选派来参训,再就是一些项目县选派计划落实不到位。以去年我省某校承担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例,在参训的216位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只占15%,中级职称的占45%,初级职称的占40%;参训教师没有一位是教研员且绝大多数非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甚至还有20%的参训学员在学校所教学科并非参训学科。在学员选派上,虽然项目县做了很多工作,但选派的学员还是很多不符合要求。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对文件精神了解不到位;二是对学员遴选不重视;三是对此项目实施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四是不愿意把优秀教师派出来怕影响教学;五是项目学科规划不够合理。(三)跟岗实践问题。跟岗实践是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在具体实施中,按文件精神该环节的组织实施由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这样出现的情况就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回到本县优质学校去跟岗实践。但问题是按要求选派出来的学员应是当地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是当地一线优秀教师或教研员,他们绝大多数本身就是来自这些最好的学校。因此,再在本地学校跟岗实践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况且,有些项目县的教师发展中心无论是在培训的硬件(设施、场所等)条件,还是在培训的软件(师资、资源等)条件方面都有所欠缺,要他们承担跟岗实践的任务难度不小,效果也难得到保障。在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下发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中指出,项目实施建立协同实施机制:高等学校牵头实施培训,做好培训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影子教师”跟岗实践培训。鉴于跟岗实践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对“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作一准确、全面的理解。(四)实习生顶岗问题。在该项目的实施中,一般是按1∶1的比例选派优秀的实习生顶岗,以保证参训学员能顺利出来培训。但无论如何,顶岗生还是无法完全能承担原来教师的职责,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况且参加该项目的学员是当地优秀的教师和教研员,他们大多数是各校的业务骨干,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在当地应该是最好的。因此,就这些学校而言,对于顶岗实习生,家长不欢迎,怕影响孩子学习,教师不放心,怕影响学科排名。此外,顶岗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培训各方最为担心的,容不得有任何差错。这些都给接受顶岗生的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顶岗生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不足为奇,毕竟他们还是实习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顶岗时间一般在9—12月份,这跟大学一般最后一个学期为实习期的教学计划有冲突。对顶岗生来说,他们是提早了一个学期进入实习期,但他们并没有接受完有关教学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各承训院校为了应对顶岗的需要,只能为他们临时补一补教学实习的内容。顶岗生毕竟没有接受系统的教学法学习,在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的对策

(一)加大国培宣传力度。国培计划实施已有七个年头,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许多校长和教师对其还是了解甚少,有的可能都还未听说过国培计划,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就更无从谈起。关于国培计划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对项目实施有新的要求,尤其是在2015年国家对国培计划做了重大的改革调整,作为国培计划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学习了解文件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培、认识国培、重视国培。特别是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实施时间长、牵涉面广、要求高、难度大、意义重大,更需要我们加大宣传的力度。(二)做好项目学科规划。针对项目学科设置不全的问题,应改变过去笼统的将指标分配给承训院校、各项目县,再由承训院校与对接的项目县来确定培训学科的做法。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更关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培训能力,为县级打造教师培训团队。因此,培训团队研修项目设置的学科应该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这也是项目县所希望的,哪怕一个学科可以分配到1-2个培训名额。鉴于此,应在省级层面细化该项目各学科在各项目县的指标。在保证每个项目县每个学科至少有一个参训名额的前提下,根据该项目培训总人数及项目县教师总数量确定各项目县各学科选派的参训人数。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承训院校申报学科评审的结果,委派承训院校具体承担的学科。(三)严格选拔参训学员。遴选符合要求的学员,是培训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对于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如果参训的学员不符合要求,大量的培训课程可能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项目县打造教师培训团队的目标就成为一句空话。作为负责教师选派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具体落实选派工作的校长应了解国培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意义,高度重视学员遴选工作:一是严格选拔,按要求选派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参训;二是杜绝派出与培训学科不相符的教师参训;三是曾参加过国培项目学习的教师不再选派;四是按计划数选派教师并督促其参训;五是对遇特殊情况不能来参训的教师进行更换调整。其次建立和运用“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让教师培训落地生根。(四)合理组织跟岗实践。跟岗实践是参训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到优质的基地学校,以体验校园文化,观课、听课、评课、磨课、研课,进行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中,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跟岗实践组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培训效果。鉴于跟岗实践环节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建议该环节改由承训院校来组织实施,基地学校负责具体培训,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可以作为返岗实践环节实施的主体。二是承担培训的基地学校(包括优质中小学、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由承训院校来遴选。三是到优质中小学的跟岗实践采用分散的方式进行,到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四是学员在跟岗实践学校选择上以一校为主,同时鼓励到多所学校去观摩。五是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采用跟岗实践与集中学习交叉的方式进行。(五)科学置换参训学员。在过去几年中,为保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效实施,选派优秀的实习生去顶岗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特别在一些教师缺编比较严重的项目县,如果没有顶岗生,参训教师就无法出来培训。但在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后,顶岗学校对顶岗生的要求就更高了,很多顶岗生无法达到学校所期望的教学水平。况且有的项目县教师不缺,再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项目县不需要顶岗学生。所以在今年的国培文件中将原来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各地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派顶岗实习生,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承训院校要适当调整实习教学计划,选派优秀的顶岗生以满足其需求。对不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科学置换参训学员,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者:任春亮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如彪,李金融.对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8):67-70.

[2]赵红亚.“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效性的提升举措[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33-136.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2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赵京波(1981―)男,汉族,山东省潍坊人,海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薄弱环节。数量少、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是影响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这些地区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时间与质量上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高师生在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显得不足。采用顶岗支教这一方式,寻求高校与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双向合作,既解决师范生实习问题,也促进这些贫困地区的师资更新,同时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

一、顶岗支教――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 顶岗支教是高师生实习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行的师范本科培养计划中,教育实习时学生以观摩者或助理教师身份参加,在完成听课、助课和试讲之后,一般每人能讲课2~4次已很不容易,许多实习生根本就没有上讲台的机会。而顶岗实习作为独立的教学实习体系,具备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真情实景,才能培养师范生作为一个“完整教师”的责任心和执教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有一定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的合格教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顶岗实习有严格的条件,实习生顶岗前必须完成教育理论学习、见习、模拟实习、试讲等环节并经教师技能考核合格;实习中接受师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的双重指导;实习之后还须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培养和提高。如此完成一个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毕业即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目标。

第二,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教育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顶岗支教有利于缓解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差和数量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海南省作为教育较落后的省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质量差且数量不足,具体体现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低,存在结构性缺陷、显性或隐性流失。由此造成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学生大量流失的情形。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海口、三亚等城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都比较好,而真正需要教育的地方出现教育缺失。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民受教育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显然,农村学校是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所在;只有在农村学校,大规模顶岗实习才成为必要和可能,在实践中才真正行得通。师范生到贫困地区顶岗实习,可以有效补充、加强和改善那里的师资队伍,师范类学生在贫困地区的顶岗实习,达到了支教和扶贫双重目的,发挥了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功能。

笔者作为海南省第三期顶岗支教数学学科的参与者,通过两个月的实践参与,发现顶岗支教作为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区别于其他培训模式的策略与思路。

二、实施顶岗支教教师培训模式的策略与思路

(一)切实提高在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是教师培训的根本出发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一桶水”,而是一条与学生那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河流相交汇的不断常流常新的河流。教师至少要技高一筹,否则如何为人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真正“与时俱进”,终生学习。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初中教师的学历水平大部分都很低,这些地区消息闭塞,教师学科交叉教学现象、知识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数学学科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增加了一些“密码学”、“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新兴学科和热点问题的课程与讲座,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学员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

但是,从与学员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些来自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除了学习一些一般性理论知识外,更希望学到能够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知识。很多受训学员是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来参加培训的,希望通过培训以及与教师、同行进行探讨、交流,达到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目的。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深刻的领悟新课程理念。所以,培训以培训双方对教学实践的深刻体悟与全面把握为出发点,在反思、探究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与归宿。为此,在制定课程内容时一方面将理论内容尽可能结合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在参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中,以案例教学等可行、有效的方式引领受训学员分析、讨论,帮助受训学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引领受训学员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二)实施“顶岗支教”教师培训模式的主要策略

1.培训前的准备

(1)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师资培训班

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师资培训班是保证实习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在开展师资培训时,应根据师资培训的指导思想,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结合具体实际制定方案。作为数学学科,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专业特点、数学新课程的特点、贫困地区教师学生的特点。

(2)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学员的知识背景、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新课程理念,确定培训内容,作为在职教师的培训,理论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实际技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培训项目。主要分为数学学科理论模块;新教材内容模块;教学技能训练模块;选修模块(计算机基本知识、课件制作和网络知识);专题讲座(中考数学命题研究;数学发展前沿信息)。

2.培训的实施

根据受训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课堂学习+课后反思+跟班实践”的培训模式,既提高学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又提高学员教学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1)问题诊断

培训班开学后,通过座谈、摸底考试、课堂授课等方式,了解学员课题情况,确定学员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化需求,为以后的培训提供依据。

(2)理论培训阶段

数学学科理论培训:包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以集中讲授为主。

数学教材内容分析:包括7~9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7~9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以及教学案例分析。以教师讲授与学员参与讨论相结合。

(3)技能培训阶段

技能培训阶段分为两部分: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跟班实践。

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以课堂教学各项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讲授、观摩示范课、分组训练、交流讨论为主要培训形式。并且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知识,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跟班实践:跟班实践是以海口市部分重点中学为实践基地,开展“导师带徒,跟班实践”的方式,由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指导教师,学员在实践学校跟班听课,课后评课,参加实践学校的教研活动,并撰写教学反思。

3.培训的总结评价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材料的收集,包括学习心得、听课记录、教案、观摩教学活动记录、评价表、教学反思、教研论文等,为做最后的总结评价积累原始材料。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价考核,考核内容由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受训表现三部分组成,并分别给予成绩,记入实习档案中,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

三、小结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社会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是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教育的新途径,需要社会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3

二、实训目标

通过现场实训,进一步提高配属各型动车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维修能力,掌握动车组相关运用、检修规章和安全作业要求,具有相关特种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动车组一二级检修标准、作业流程、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熟练掌握,初步具备独立作业能力,能够担当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达到动车组运用检修岗位标准并取得任职资格。

三、实训方案及实训计划

采取理论培训与实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实作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其中综合类58学时,实作培训280学时,共338学时。

四、实训要求

1.现场实训期间,按时填写《动车组机械师资格性培训书(地勤)》。参加实训的人员,按培训计划做好学习记录;授课人员做好备课,职教科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纳入考核及职教培训周通报。

2.组织开展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车间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分配到班组进行跟班学习。班组必须进行8学时的现场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班组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进入现场进行跟班学习,班组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检修车间签订师徒合同,并分别提报职教科、劳人科审核。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结合地勤机械师岗位细化制定“师带徒”培训计划,跟班学习期间,按照《“师带徒”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师带徒”培训,学员每天填写《学员跟班学习日写实表》,跟班学习结束后,填写《师徒合同履行情况总结》。由段组织进行定职考试,主要包含安全、理论及实作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安全考试90分及以上为合格,理论、实作合格成绩均为80分及以上。

3.在每项实训项目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凡是出现项目不及格者,需按照该实训项目重新进行培训与测试,指导考评通过为止,后期培训计划依次顺延。

4.定职考试实作项目共五项:(1)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2)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及紧急救护;(3)计算机基本操作;(4)钳工基本操作;(5)动车组运用检修专业技能。实作考试时,由职教科确定具体考试项目。实作考试共考评5项,总成绩按照(1)×5%+(2)×15%+(3)×5%+(4)×5%+(5)×70%计算。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4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的实证研究”(2013C024)的研究成果。

一、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适应现状

本研究的对象来自贵阳、遵义、铜仁、毕节、六盘水、安顺,以及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2份,有效问卷380份,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男22人,占5.8%,女358人,占94.2%;30岁以下86人,占22.6%,30―40岁108人,占28.5%,41岁以上186人,占48.9%;中专学历69人,占18.2%,专科199人,占52.3%,本科112人,占29.5%;职称为小学一级的96人,占25.2%,小学二级的204人,占53.7%,小学三级的80人,占21.1%;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的348人,占91.6%,从中学转岗到幼儿园的32人,占8.4%;具有幼教类专业背景的77人,占20.3%,非幼教类的303人,占79.7%;中小学教龄2年以下的63人,占16.6%,3―5年的101人,占26.6%,6年及以上的216人,占56.8%;幼儿园教龄2年以下的263人,占69.26%,3―5年的75人,占19.7%,6年及以上的42人,占11.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队伍呈现以下特征:(1)转岗男教师只有22人,仅占5.8%,在幼儿园主要从事行政工作或负责一些户外体育教学活动,转岗女教师占到94.2%,除少部分年龄40岁以上的是在幼儿园或小学附属学前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外,其余均从事保教工作;(2)在380名调查对象中,40岁以上的为186人,占总人数的48.9%,转岗教师年龄总体偏大;(3)转岗教师中中专以下学历为0,本科学历占到了29.5%(部分是自考或函授本科),转岗教师学历层次总体上较高,在整体上提升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4)贵州农村地区小学附属学前班比较多,有部分转岗教师是从本校的小学教师直接转到学前班,因此呈现出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多,中学教师转岗幼儿园少的特点;(5)问卷调查中,79.7%的转岗教师没有学前专业背景,虽然有20.3%的转岗教师有学前专业背景,但都是中专时候的专业,毕业即在小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和最新的学前专业知识。从幼儿园教龄来看,六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仅占11.1%,部分教师对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常规并不熟悉,急需提高保教技能。

二、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在影响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中,选择专业知识不足的146人,占38.4%,选择培训没有针对性的152人,占40%,个人原因的44人,其他因素的38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影响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的工作不自信。缺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检测幼儿身体健康的能力、艺术教育能力、环境和区角创设能力,特别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师必备的唱歌、跳舞、环创和手工等技能训练,转岗教师在面对这些教学内容时压力非常大。而很多培训中因为条件限制,更多地关注师德和理论知识,涉及幼儿园实际问题的课程并不多,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岗前培训虽然有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的跟岗时间,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有机会参加,而且“国培”跟岗都是在城市幼儿园,与自己所在的乡镇幼儿园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学到的实践知识不能在实际中应用。

在访谈中,部分年龄偏大和性格内向的教师表示,由于技能掌握不足和没有在小学养成习惯,在幼儿面前唱歌跳舞让她们非常难为情甚至尴尬。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部分教师转岗是因为可以从农村转到乡镇或县城,或是从县城转到市区,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了解和热爱幼儿教育,还有些教师是因为小学师资富余,因政策原因转岗的,到岗后才发现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待遇比也转岗前差。这些内在动机和外在因素都影响了转岗教师主动适应新岗位的积极性。

三、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幼儿园要加强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1.依据幼儿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的能力

转岗教师脱产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是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转岗教师园内培训。最基本的培训内容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只有在了解儿童每个年龄段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保教目标,学会制订计划。每所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园长可以先提供本园优秀教育计划供转岗教师参考,并安排专业教师帮助其修改。转岗教师只有根据自己所带学生年龄段的实际情况制订教育计划,并在实践中反复修正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2.五大领域的教学能力

针对转岗教师在五大领域教学中无所适从的困扰,特别是在艺术和语言领域,幼儿园应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对转岗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在手工、美术、唱歌、弹琴、舞蹈、环境创设等方面有能力的教师的作用,采用“一带一”的方法,让转岗教师尽快学会基本的幼教技能,使其在教学中开得了口、动得了手。

3.班级管理能力和家长工作方法

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无法回避的工作难点,而中小学和幼儿园在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上有很大区别,转岗教师不能照搬原来的工作方法。针对此种情况,幼儿园可以开展以年龄段为单位的教研活动,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转岗教师把在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说出来,大家讨论并给予改进建议。最后,幼儿园汇总这些案例,集中帮助转岗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二)“国培”要满足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

1.落实培训学员的选择和培训前调研

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荐培训学员时应先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再确定该学员应该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班和短期集中班训班在课程设置上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参加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培训班不但没有收获,反而会极大地浪费培训资源。同时,在培训前应对不同地区和等级的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调研,如城市和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等,只有在确定了不同培训需求后再设置课程和分班才能在源头上确保培训效果。

2.以实践为根本,加强“国培”的针对性

幼儿园转岗教师参加的“国培”大都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结合的办法,集中培训阶段主要是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要涉及师德、幼儿心理、五大领域、幼儿园课程、一日生活等偏理论的知识,这些课程虽然是必不可少的,对转岗教师也有很大帮助,但是培训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上。比如优秀幼儿教师上的示范课虽然精彩,但在访谈中,很多教师都提到示范课可借鉴的地方不多,他们更希望看到和自己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上课的。所以,“国培”“省培”“送教下县”首先要明确转岗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转岗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程设置的中心,找准理论与实际、农村与城市的结合点。同时要考虑到转岗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对于他们已熟知的知识要少讲,对他们迫切需要的知识重点讲,如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的内容,虽然师德非常重要,但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是相似的,不必要在转岗培训有限的时间里再次花大量的时间来强调。同时,培训应增加跟岗实践的时间和去农村示范幼儿园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要增加新老转岗教师之间的交流,老教师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新转岗教师解决职业适应过程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拓宽培训和交流渠道。在转岗教师脱产培训机会、时间少的情况下,各市、县、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要利用网络教研和交流途径,让转岗教师自由选择时间分享优秀教师的经验与优质教学资源,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在线指导转岗教师解决在幼儿园碰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岗位。

(三)发挥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主体作用

在转岗教师入职前,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他们到当地幼儿园跟岗实践,让他们了解幼儿园各岗位和基本的保教知识,包括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一日生活常规,同时组织一些基本的幼教技能培训,让有意转岗的教师充分了解幼教工作的复杂性和创新性,让其在有了客观认识后再做出是否转岗的选择。同时,对由于政策原因转岗的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要让教师了解政策文件和幼儿园跟岗的途径,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主动接受转岗的事实,早日适应新岗位,这是转岗教师对自己和幼儿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保障转岗教师队伍稳定的前提。转岗教师个人也应认识到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面临危机,要主动积极地适应新岗位,认识幼教事业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认同和热爱幼教事业才能不断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四)建立人文关怀管理模式

教育主管部门在对转岗教师进行管理时应该充分考虑转岗幼儿教师的现实利益和专业发展需要。在保教工作方面,比如工作强度和工作内容上,要考虑“过渡期”,给新转岗教师一开始的工作量要适当降低,工作难度要恰到好处,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专业成长方面,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转岗教师尽快胜任新工作,比如组织脱产学习、在职培训等。同时,园长和幼儿园其他教师应给予转岗教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园长不仅要在工作、生活上给予转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而且要营造相互支持、合作共享的组织文化,帮助转岗教师从心理上真正热爱幼教工作,在专业上真正有能力胜任保教工作。

参考文献: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5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福州350025)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21-02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6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7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经验的累积和教学内容的总结。教材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育培训机构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做好教材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既需要行业自身不断探索和积累,也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我国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满足气象教育培训发展需求的教材体系基本框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国外气象培训机构教材建设特色鲜明

(一)根据教学模块编写模块化教材

澳大利亚气象局培训中心(BMTC)在教材体系建设理念先进,根据课程的模块化内容编写教材。以气象观测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地面观测综述、气象学基础、机场地面气象观测、气候分析、雷达和高空观测、气象服务、操作训练、模拟实习等等,每门课程对应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就是本门课程教材,其中主要包括一些规范性手册、手册使用说明、基础知识读本,以及教师编写的BMTC培训讲义。美国国家天气局培训中心(NWSTC)的教材根据其培训计划的要求而编写,在未成为正式出版教材前称作试用讲义,每门课程都配有对应的讲义。英国气象学院(MOC)培训教材根据课程涉及的教学模块编写讲义,并配有课前学习资料,包括课前练习及答案。美国COMET是气象行业最大的继续教育资源网站。COMET教材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COMET课程总共有19个主题,519个模块,总课时数为1119个小时。几乎涵盖了气象主要学科和部分相关领域。

(二)根据培训适用对象编写分层次的教材

发达国家有严格的上岗培训制度,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气象机构在预报、观测、服务等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覆盖率均达到100%,与之相配套有完善的上岗类培训教材。COMET、BMTC针对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气象管理,开发了一批有针对性的教材和课件。COMET课件还根据不同学习对象所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分为四个等级:0—科普性知识,1—初级,2—中级,3—高级。

(三)教材内容紧跟业务发展

NWSTC培训教材内容紧跟业务发展需求,每年会根据气象业务与其它业务技术的发展情况,更新培训教材。MOC所用的培训教材(讲义)编写实行沿袭制度,由新教师接替老教师,严格按程序编写,讲义里修订页上记录了该讲义的起草时间和历次修订的时间和修订者的名字。BMTC教材采用活页形式保存,便于新旧知识点的更替。COMET课件资源更新及时,内容涉猎广泛。每月都会有新的课件上传到COMET网站。有的课件内容来自会议、讲座、workshop等,即对录制内容进行设计、编辑,形成结构化的教学课件。这种高效的方式及时保证了资源的更新。

(四)教材资源师生共享

MOC所有的培训管理文档和培训资料,均面向学院的教职员工公开共享,相互借鉴,提高效率。每个培训开始前,授课教师所在小组组长会挑选合适的讲义和“课前练习及答案”,打印装订,在培训开始前同课表一起,发给学员,以便于学员在正式培训之前就对本期培训的重点内容予以重视并强化记忆。COMET各个国家的学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或下载进行课程学习。为了更好地跟踪搜集课件资源的利用情况,一有新的资源更新,便会给学员发送电子邮件。学员可以通过在论坛中留言,对网站和课程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进而促使学习网站不断完善。

二、我国气象行业培训机构教材建设蓬勃发展

(一)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的教材建设理念和思路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着力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在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建设性、创造性的工作

截至2016年,业务类和管理类培训教材、讲义、参考书已超过200册,主要应用于干部学院和分院的上岗培训、岗位轮训、岗位专项培训、管理专项培训、基础类培训、高层次进修系列培训、工程培训、新技术新方法等类型等40多种培训班型。其中上岗类培训教材约占3/4。针对业务和干部类培训班型教材数量统计如图2、图3所示。按照上岗培训岗位类别,教材种类可分为:农业气象、气候预测与监测、气候评价与区划、人工影响天气、防雷、教育培训、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网络、预报员、观测员、资料业务人员、环境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雷达机务、装备保障、社会管理等.

(二)形成了覆盖多个领域、适用于多种班型的配套教材

干部学院教材建设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覆盖了主要气象业务领域。特别是预报员系列教材,完成了从基础知识培训、到上岗培训、岗位轮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四个层次的配套教材。自2003年以来,就有针对在气象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非气象专业毕业人员进行气象基础类的培训。现在已分别开展了针对理科背景学员的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和针对文科背景学员的气象知识普及培训班,理科班的教材经过使用和修改已相对成熟,是使用最久的一批基础类培训教材。干部学院现有教材在干部学院和分院的上岗培训、岗位轮训、岗位专项培训、管理专项培训、基础类培训、高层次进修系列培训、工程培训、新技术新方法等类型40多种培训班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三、我国气象行业教材体系建设有待健全

(一)尚未实现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教材全覆盖

与发达国家有严格的上岗培训制度相比,我国持证上岗培训启步时间尚短,与气象现代化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干部学院已有的上岗培训项目如天气预报员上岗培训教材已相对成熟,气象观测员、农业气象业务人员、气候监测预测业务人员、资料业务人员上岗培训教材已初具规模,而气象信息网络、公共气象服务等上岗培训教材还需进一步完善,其他类型的上岗培训课程模块还有待开发。

(二)与骨干师资培训相配套的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干部学院和分院从事各类气象业务上岗培训的专兼职骨干教师数百人,近年来,已为气象部门输送了符合岗位需求的几千名职工。这些骨干教师备课、授课因缺乏该课程的教师专用书,而没有统一依据的标准,在讲课过程中,除了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其他有关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完全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程度对学员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造成了授课水平的差异。因此,急需增加针对骨干师资与上岗培训相配套的师资培训教材,为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抓手。

(三)基础类、高级技术类、教学案例类的教材存在短板

根据现有的气象行业教材现状,以下三类教材数量较少,亟待开发。一是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气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二是数值预报技术高级讲习班、集合预报培训班、首席预报员研修班等高层次系列培训教材。三是能发挥学员学习主体作用的、直观性强、与各类培训配套的教学案教材。

(四)教材更新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与教材编写、更新速度存在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紧跟新形式的需要编写新的培训教材,如领导干部类培训教材,尤其像司局级领导干部轮训这类培训,每年一个主题,教材的重复利用率低,内容更新快。如何从中提炼共性、开发经典的领导干部培训教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二是业务类新技术新方法培训教材更新慢,例如:气象观测类培训教材,由于观测设备仪器更新速度快,有时教材刚花大力气编写完成、完成了出版流程,发现内容已经陈旧过时。因此,培训教材如何紧跟新形式的发展,使学员能不断获取最新的资讯,这方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科学有效的教材建设制度

目前,干部学院已经把教材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逐渐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教材规划和管理制度,对教材的编写、选用、奖励等问题进行规范。但是在教材建设执行过程中对流程的监管如何更加现代化,教材的编写质量、审核、校对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应在现有教务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负责教材建设的教材指导委员会。形成由教研室、业务部门、教材指导委员会三级负责制,对教材建设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

(二)大力开发分层分类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配套教材

随着气象培训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开发与分层分类的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特别是开展各类上岗培训、岗位轮训、骨干师资培训、高级技术培训、气象知识普及等方面的教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进一步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有发展、有潜力的特色培训课程教材建设。

(三)充分进行需求调研,开展教材立项研究

教材建设依托于课程开发,立项研究与需求调研相辅相成。通过教材立项研究,加强教学模块化、教材体系的规划,才能使培训取得较大的实质性成果,教材研究的成果只有转化为教学内容,才能在教学中得以应用、推广。因此,需要充分开展需求调研,编写出真正有意义的教材。应对切实符合培训需求的教材项目进行立项研究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对教材编写质量高并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应用的给予奖励。

(四)健全和完善教材考核评估机制

长期以来,教材的建设环节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教材评价趋于主观化、经验化和机械化。因此,在今后的教材建设中,“需要完善教材评价体系,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相结合,单本教材评价与全套教材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认知因素评价与非认知因素评价相结合,实验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进而使那些具有较强创新色彩和开拓意识的教材脱颖而出,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因此,健全教材的考核评估,完善教材考核指标,才能促进教材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学浩,王卫群.美国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现状与特点[J].继续教育,2005(8).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8

一、学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注重课程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容。笔者学院于2012年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每年招生80人。专业发展紧跟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重点培养符合智能楼宇、智能工厂和大型社区智能设备维护和管理需要的建筑智能化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学科多、应用技术广和产品繁杂,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学院为此专业建设了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等电子工程系各专业共享的基础实验实训室。专业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获得学院全面支持,建筑智能化综合实训室获2014年中央财政第四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资助160万,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训室获2013年东莞市财政资助263万。专业实训室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独立性、联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系统应用,满足实践教学、职业训导、应用开发、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需求。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师结构合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适中,专任教师有6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有3人,具有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7人、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2人,皆获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考评资格。

虽然专业的各项教学条件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但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仅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够,达不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校外跟岗实习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不再欢迎没有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的实习生或技术不熟练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满足校外跟岗实习企业的要求,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与岗位相适应,让学生顺利地开展校外跟岗实习以及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笔者学院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在校园跟岗工作的新课程,在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建设与实践

1.校园资源整合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也受地域和资源等的限制,与专业对口并能全面让学生体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岗位的企业并不多,能够接收非毕业班的学生以低门槛的要求进行有偿报酬跟岗实习的企业更加少之又少。幸运的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g与校园内日常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而笔者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信息化院校,具有面积大、类型多、智能化水平高的特点,涉及建筑、电气自动控制、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方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的应用比比皆是。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的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拓宽实践条件的建设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联合组建成利益共同体,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园内搭建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2.课程设置

校园跟岗课程侧重共性职业技能,理论以够用为度,要求学生在校内相关部门跟岗,跟岗的部门包括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保卫处、实训中心、电子工程系等。学生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分组分岗位,在第三个学期开展课程(见表1),工作任务包括建筑、电气、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检测、维护和管理(见表2)。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按时间上岗工作,共需完成52学时,实现上岗即上课、上课即上岗。任课老师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组成,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为所在部门的职员,主要负责工作任务的规划和分配,以及按工作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勤。专业老师主要负责按学生的工作时间表进行检查监督,与学生交流、总结。课程考核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者即修满此门课程的学分。

3.课程实践

校园跟岗课程融合了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校内相关部门分时间分任务进行跟岗。在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由于学生不具备电工上岗证,不能安排现场作业,主要负责全校建筑的水电运行监测与控制以及建筑失修情况记录、协助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图绘制、招投标文件管理、现场施工检查等。在教育技术中心,学生主要负责全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固定电话等的维护和管理,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保卫处,学生主要负责全校的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校园广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协助校园安保人员调取录像资料,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实训中心和电子工程系,学生主要负责实训室和实训耗材管理,对基本的实训设备故障进行检修等。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专业老师、跟岗部门指导老师三方共同完成校园跟岗课程检查登记表,如表3所示,重点记录工作过程中相应专业问题、学生及部门反馈的问题等,对一些典型的现场问题附上照片和相关过程记录资料。要求学生针对实习情况填写相应专业问题的认识和收获,老师及时批阅。专业老师在这些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建筑智能化校园跟岗指导书》,指导书分三个部分:熟悉环境、融入岗位,熟悉业务、提升技能,熟悉岗位、探索经管,为课程提供指导、规范、借鉴参考,让学生互动沟通。

校园跟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中所分配的工作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基本工作技能。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校园跟岗过程,帮助学生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使知识系统获编排更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老师全面深入指导,学生在不同岗位会遇到不同困难,师生共同总结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获得提升。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获得提高,而且在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上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9

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立项以来,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实施“任务载体”的工学结合课程。首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与实施理实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顶岗实习;通过德育全程渗透,传承准军事化学生管理,达到实现形质双育的目的。

2、打造“双岗双聘”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为此,要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此,要建设一批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满足生产性实训所需要的生产型教学车间以及顶岗实习所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4、创新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机制与制度。机制与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运行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工学课程顺利运行与实施的需要。

以下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本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十几家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举办实践专家访谈会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我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相一致的“技艺融合,跟单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跟单任务、模拟跟单、跟单实做三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跟单服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融“技术、艺术、管理”三种能力于一身。通过合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逐级递进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管理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为使此模式更深入地实施,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研讨,再经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分析,确定出了建筑装饰专业21项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为8个职业行动领域,结合教学规律特点,分析转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17个专业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图1)该课程体系兼顾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能够从胜任岗位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课程组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深入合作,与实践专家一起研讨,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建设,指导课程教学,使开发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通过三个真实项目引领,六个工作过程驱动,课程体系和市场行业需求两个贯穿,十个知识点融入,有效保障了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

1、项目引导,课业文本贯穿,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本门课程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选择的设计项目不仅考虑项目的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编制》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延续性,载体类型一致,通过教学载体的引入,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按照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的建筑立面设计工作过程“接受设计任务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方案定稿方案绘制表现提交方案展示评价”进行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工作过程知识,通过设计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工作化。

依据项目开发的课业文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组织引导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课业文本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末,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完成课业文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设计项目与课业文本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业文本情境化。

2、面向市场,紧跟行业动态,构建“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在设计和实施时紧跟时代步伐。近两年,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很多沿街及重要的建筑外观都需要重新改造更新。在授课时将200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技术导则》规范引入课堂,设计项目采用的也是邢台市沿街改造的真实项目,这样培养的职业能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服务了区域经济。通过将市场需求、企业要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内容引入课堂,实现了教学与市场、企业、行业的接轨,保持了课程的动态发展。

课程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使用的三个项目来自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从“项目一”的“模拟跟单”逐渐过渡到“项目三”真实的“跟单服务”,实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图2~图4)课堂教学结束后,正好与后续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衔接,学生到企业进行建筑装饰设计实训,将课堂学习的专业技能和培养的职业能力有效延伸到实践岗位中。通过“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实践专家参与,搭建工学结合教学平台

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与实践专家研讨,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采用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通过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邢台得福源等企业和相关院校调研走访,先后与企业合作筹建了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计算机绘图机房、建筑装饰材料展室、施工构造节点展室、施工实训场、建筑模型制作中心、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可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建筑装饰设计、模型制作、设计咨询等社会服务。目前已承接胶州人民医院、邢台南和人民医院、邢台天牛啤酒厂等多项大型设计项目以及邢台隆尧住宅区、邯郸鸡泽住宅区等多个模型制作项目,为区域行业提供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模型制作等技术服务,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建设以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为主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25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平台能够满足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需要,满足课程开展实际项目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校外观摩、课程实训、顶岗学习、工学交替、跟单服务的需要,满足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的需要。今年,将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引入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更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课程组大力吸引企业人员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并通过自身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1)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先后聘请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计总监崔宝琳(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锐道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耀华(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协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2)为使专任教师胜任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利用学院创建的“国外――国内师资培训基地――校内”三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2008年,学院选派课程组教师夏万爽教授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领域开发等先进的职教理念,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都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部高职高专展示设计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培训,加深对先进职教理论的理解。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职业能力测评与培训,对《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成为2007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为2010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成为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边颖、姜丽等教师由于在学院能力测评中表现优异,被学院聘为第三期能力测评与培训的观摩教师。

(3)与企业合作,通过教师下厂兼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组定期选派教师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优秀企业进行下厂锻炼,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承接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为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与企业合作建立建筑装饰体验中心,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与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建筑装饰体验中心,将邢台地区知名的设计企业引入校内,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为教学提供设计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课程组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人员参与课程的建设工作,为教学提供实践性指导,协助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中心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搭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例10

【课题】广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2YJJG21。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19-02

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财政部与教育部带头实施了“幼儿教师部级培养计划”以此来推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转岗教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转岗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将会使得幼儿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从而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制约。因此,在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遇到瓶颈的新形势下来探索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广西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幼儿教师数量满足不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广西作为国家实施的“学前三年行动”的试点省份之一,在每个乡镇都要建成一所规范化的公立幼儿园的规划下,幼儿教师的需求在快速的增加,而目前幼儿教师的数量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幼儿教师队伍中充斥着大量的转岗教师

转岗教师指的是从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转岗而来的或者是没有从事相关的学前教育工作经历的亦或者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幼儿教师。相关的调研工作显示当前广西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中转岗教师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其中很多幼儿园都是刚刚从小学中独立出来的,转岗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对于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不多,同时一些开展幼儿活动的基本专业技能也不能熟练的掌握,因此加强转岗教师的培训对于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1]。

(三)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随着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11年9月启动了“关于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将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教师首次纳入到了国培计划之中,针对农村幼儿园中的教师尤其是转岗教师进行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和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三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

二、广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相关的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对于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针对农村幼儿园的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但是在对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出现了培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工作脱节的情况。在一些培训活动中,其设置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高,往往是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讲解,而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环节却没有具体的讲解。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是相关的培训活动的组织部门对于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当前广西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以及转岗教师在实际幼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困难,从而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往往只是从宏观的幼儿教育层面来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进行讲解,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教学需求;二是目前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并没有成功的培训先例可供参考,因此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从而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致使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是很强。

(二)培训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转岗教师的实际情况

转岗教师中既有从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转岗而来的,又有刚毕业的没有相关工作经历的非学前教育的大学生,因此转岗教师队伍的构成十分复杂,其自身的水平与相关的教育基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在进行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时,相关的组织部门并没有考虑到转岗教师群体组成的复杂性与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大班制的集体授课方式,不能做到依据每个转岗教师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及需求来进行“因材施训”,致使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前培训工作的整个发展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在培训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环节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对于参加培训的转岗教师的个人情况和教育背景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致使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无法依据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当前转岗教师在整个幼儿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太大,致使需要参与培训的转岗教师数量众多,而由于投入有限导致整个培训工作中的培训资源十分有限,没有能力照顾到每一个参与培训的转岗教师的需求,因此培训活动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果。

(三)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

当前的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对整个培训工作缺乏总体的规划。目前,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还是停留在集中培训这个层面上,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机制。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应该贯穿于幼儿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在接受完培训之后要对转岗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培训工作的效果,而目前广西境内的培训工作还没有延伸到训后工作的指导之中,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训后跟踪指导机制。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现有的资源无力承担起建立一个庞大高效的训后跟踪机制的需求,因此,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是极为有限的。

三、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一)构建多元化的培训课程模式

转岗教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针对其特点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构建学科课程、实践课程、自主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学科课程主要是对转岗教师的学前教育相关的教育理论来进行培训;实践课程是培养转岗教师的幼儿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自主课程是针对转岗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教学需要来设置一些教育技能自选课程供转岗教师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课程是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通过举办一些转岗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等来进一步提升培训的效果。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培养课程体系来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2]。

(二)树立新型的幼儿教学理念

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通过相关的培训活动来更新幼儿教育的理念,在进行转岗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树立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不是短期之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必须将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当做一个提升幼儿教育水平的必要工作来紧抓不懈,使其能在幼儿教育进行的过程中能够将培训的理念和方法得以运用,从而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培训课程的引导之中进一步培养其转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3]。

(三)建立训后跟踪指导机制

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相对于教学工作来讲,其时间还是相对有限的,要确保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真正能够应用于幼儿教育之中并能发挥出实际的效果,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训后跟踪指导机制来对转岗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进行指导。首先,可以建立其以专业幼儿教师为主的跟踪团队深入到幼儿教育的基层,对于转岗教师的教学开展进行指导,针对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指证,从而进一步减少转岗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存在误区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再者,要利用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来对转岗教师的发展提供远程的支持,及时对于转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使得转岗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支持;最后要建立起完善的沟通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转岗教师QQ群或者是定期电话联络机制来加强转岗教师与转岗教师之间以及培训机构与转岗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形成对转岗教师的跟踪支持[4]。

结语

随着幼儿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转岗教师作为幼儿教师队伍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训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培养模式,建立起长效的跟踪指导机制,提高转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催新玲, 梁进龙. 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析[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3(12):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