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无源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0 11:10:39

摘要:通过分析某联通公司无源资源管理现状,依托省创新课题摘牌项目,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无源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搭建了全新、高效的资源管理模型与平台,实现了无源资源的可视、可控及闭环管理,为企业业务及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 资源管理 系统设计

无源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无源资源主要是指管道、光缆、光交接箱、分光器、光分纤箱、ODF等没有电源的通信设备,又称“哑资源”。这些实施设备由于无法自主传送状态信息给后台,导致对其监控和管理存在很大困难[1]。近年来,各大运营商大规模建设有线接入网和4G、5G网络,城域网管线和ODN等无源资源规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未来网络终端将爆炸式增长到千亿级别,无源资源的管理能力必将成为运营商的核心能力之一。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对未来网络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技术与手段。调查发现,我省无源资源及管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新增无源资源资料有缺失。近年来,随着公司的建设与发展,网络规模急剧增大,由于管理理念与方法等原因,有部分新增无源资源未纳入资源管理系统;二是存量无源资源资料不准确。为了提升资源管理水平,公司建设了资源管理系统,由于初期对无源资源管理缺失,清查不够彻底,引发了存量问题,日积月累,问题更加严重;三是无源资源动态更新机制不健全。每年大量的线路迁改、抢修、割接等网络变动后,资源管理系统中未能同步修改相应的资源信息,导致系统无源资源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相一致;四是无源资源管理系统落后。由于原资源管理系统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功能有缺失等问题,导致系统应用严重受限。基于以上情况,为提高企业的无源资源管理水平,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某联通公司进行管理创新[2]78-79,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的无源资源管理系统项目。

2项目建设的目标

(1)建成基于“互联网+”的全面、实时、高效、准确、便捷的无源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精确定位、数据实时采集、信息统计管理。

(2)采用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GIS等关键技术,元数据模型数据库,构建通信无源资源管理定位子系统,手持终端软件、后台数据处理子系统,管理应用子系统,实现对通信无源资源的可视、可控、可管。

(3)建立资源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实现无源资源的标准化管理,提高无源资源的完整性与准确率;借助无源资源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满足公司业务与网络发展需要。

3运用的理论与技术

基于“互联网+”的无源资源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物联网技术、GIS技术、二维码技术[3]、服务端与Android客户端通信技术,Android平台程序设计原理[4]、资产的价值运动理论。

4项目的内容及重点

4.1项目的主要内容

系统构建无源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基于移动GIS的位置能力,扩展与资源关联的网络域的生产活动支撑能力,运用APP资源清查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元数据模型、管线资源存量、资源搜索引擎、管线GIS资源管理等。

4.2项目建设的重点

(1)突破管理难点。突破现网无源资源与实际情况无关联的难点,实现两者关联数据的一致。通过无源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达到新增资源“准”、存量资源“清”,资源动态更新“快”。

(2)规范管理流程。建立数据录入、检查、更新、使用等一系列管理规范与流程。实现无源资源管理规范化、闭环管控。

(3)实现移动查点。为一线人员提供易用的手机应用APP,通过GIS技术、物联网技术、二维码制作与扫描等功能,便捷无源资源清查,提升管理与维护效率。

(4)有效使用数据。通过现网无源资源与资产数据的高度匹配,为项目建维提供准确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精确的分析依据。

(5)实现系统互联。实现无源资源管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连接,数据整合共享,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及运营管理效率。

5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实现

5.1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无源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平台层、服务层、应用层、门户层、接口层五大模块(见图1)。具体功能如下:

①平台层。平台层实现搭建资源管理系统所需的基础功能模块,包括元数据管理、命名规范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监控管理和搜索引擎管理等平台基础功能。

②服务层。主要实现空间、支撑设施、光缆网等专业的资源存量管理功能和基于GIS的基础维护管理功能,并通过API服务的方式对应用层进行开放。

③应用层。实现GIS资源搜索、资源纠偏、资源割接、资源勘查、路由搜索等丰富的管线GIS维护管理和应用业务功能,与号线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管线自动核配和调度应用,支撑政企业务可视化。

④门户层。实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界面集成和基于用户角色的界面定制功能,让不同用户角色登录系统后可以快速看到关心的业务功能和数据。

⑤接口层。实现与集团统一资源库、省内清查APP及稽核报表系统等多个系统直接的数据共享。

5.2系统的功能及实现

(1)元数据模型管理①资源对象定制。资源对象是对具有相似结构、行为、关系的一系列资源对象的抽象和描述,是系统进行资源建模的最基本元素。系统支持资源对象创建、资源对象修改、资源对象删除等功能。②资源属性定制。系统对每个资源对象所涉及的属性信息进行管理,具备如下功能:支持查看资源对象的所有属性;支持资源对象的单个属性查询、增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③导出。系统支持资源对象及属性定制的SQL脚本导出。

(2)管线资源存量管理

①空间资源管理。系统支持机房、局站、位置点、综合接入区等空间资源管理。

②支撑设施资源管理。系统具备人手井、电杆、标石、管路、管道段、杆路段、标石段等支撑设施资源管理。

③光缆网资源管理。系统支持机架、ODF、光交接箱、光分纤箱、光终端盒、光缆预留、光缆接头、光缆、光缆段、纤芯、光路等资源管理。

(3)资源搜索引擎建立全资源数据统一搜索机制,支持GIS定位,支持管道段、人井、引上点、电杆、撑点、杆道段、机架、综合箱、光交接箱、光分纤箱、光终端盒、光缆、光缆段、光接头盒、光路等无源资源的搜索引擎查询。

(4)管线GIS资源管理①GIS资源搜索。包括基础查询与图查资源。

②GIS功能。支持前屏、后屏、平移、刷新、测距、计算面积、坐标定位、视图收藏、全幅展示等GIS地图的图层操作功能。

③资源维护。包括资源勘察、物理路由查询、设施批量创建、设备复制创建、设备模板创建、GIS拖拉上图、快速铺缆等功能。

④资源纠偏。支持点选移动、圆形移动、框选移动、多边形移动、沿路移动;在地图上点击选择资源,将已经创建的资源进行位置移动等功能。

⑤支撑设施管理。包括穿缆信息查看、人井复制、人井展开图、管道段截面图、管道段复制管孔等。⑥光缆及设备管理。包括光交接箱管理、光缆段管理。

⑦光路路由导航。能在GIS地图主界面上发起光路路由导航操作,以满足网络规划、查勘设计场景下的资源确认等应用需求。

(5)资源清查APP
①码化模块。APP端具备待码化、已码化、待清查、已清查四个模块,供清查人员使用。

②码化绑定。登录后进行扫码,将机房、位置点、光交箱、分光器等与二维码进行绑定,点击图形选择资源后,跳转资源选择界面;根据资源名称选择相应的资源后点击资源码化;二维码为四种,分别对应四种资源。扫码时,APP根据编码规则识别二维码的种类,并跳转到该资源选择界面进行相应操作。

③贴码规范。机房门外侧的右上方,位置点在终端盒的内侧右上方,光交门的内侧右上方。④资源清查。机房、位置点、光交放入待码化模块中,扫码绑定后,该资源信息存入已码化模块。

6系统的建设与效益

6.1系统的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无源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经过了五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结合无源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需求;项目试点阶段,省公司在常州溧阳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无源资源管理系统项目的试点工作;系统完善阶段,根据试点阶段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查找问题成因,提出对策、完善系统;项目推广阶段,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在全省进行了应用推广工作;项目巩固阶段,系统的功能全部实现并优化。二年来,系统运行正常,为无源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无源资源管理系统的全新升级。

6.2成果的效益

目前,无源资源管理系统已广泛使用于江苏省联通及13个地市,服务于各职能部门和一线人员,系统提供了互联网化的操作、专业统一的资源管理、基于GIS的网络可视化体验,简化了管理操作,提升了人员的工作效率。系统使用后无源资源纳管率由使用前82%提高到95%以上,准确率从64%提高到90%以上。基于“互联网+”的无源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及使用,提高了工程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效率,节约了项目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主要成效:一是管理更加及时,实物和系统资源同步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减少后台资源管理人员工作量,信息更准确;三是建设考虑维护,系统支撑生产;四是资源可视化,装维更有效;五是基于物联网(二维码)、手机APP等技术的网络无源资源管理系统,方便管理人员快速掌握资源覆盖情况,提供资源决策;六是系统远端与手机端同步,减少人工操作,提升资源准确性和实时性,全程端到端呈现资源信息,便于维护人员定位故障,提升故障处理效率。7结语通过系统的建设,在省内搭建了一个全新、高效、准确地基于“互联网+”的无源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无源资源的规范化闭环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江苏联通无源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为企业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当然,如何充分运用现有平台为企业提质增效服务仍然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与解决的问题[2]80。

参考文献

[1]唐红民,张高俊.关于提升通信基础网络哑资源管理能力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21):47-48.

[2]田兆丰,王歌吟.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0,(6):78-80.

[3]杨秋英,陈立潮,高兴元.二维条码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山西电子技术.2002,(2):20-22.

[4]任玉刚.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489-506.

作者:田兆丰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