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裂生微地块构造特征及成因模式:来自西太平洋弧后扩张作用的启示

牟墩玲; 李三忠; 索艳慧; 朱俊江; 李玺瑶; 王光增; 郭玲莉; 刘永江; 刘博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237

关键词:微地块 弧后扩张 弧后盆地 裂解 西太平洋 

摘要:微地块是一种在现今空间尺度上相对微小的地质块体,在裂谷系统、被动陆缘、大洋中脊、深海洋盆、俯冲系统和碰撞环境中均有分布。微地块有多种成因类型,其中,由裂谷系统、被动陆缘、弧后扩张作用导致陆块或岛弧发生裂解过程中所生成的新地块或板块,为裂生微地块(rifting-derived micro-block)。本文主要结合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中弧后扩张形成的马里亚纳微地块、马努斯微地块以及北斐济海盆内部的微地块特征,初步总结了裂生微地块的识别标志、运动学特征以及动力学机制。裂生微地块的地壳属性可以是陆壳或洋壳、陆缘弧或洋内弧地壳,其边界必有一侧为离散型边界,其余边界可复杂多样,如俯冲带、转换断层、深大断裂等,可以是已经死亡的构造,也可以是正在活动的构造。裂生微地块常见于伸展裂解系统、俯冲消减系统中,西太平洋的板缘裂生微地块是在弧后伸展裂解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随着弧后扩张作用的发育而生长演化。基于前人研究,裂生微地块的成因模式可总结为两类:与深部地幔上涌相关的主动裂解型,如板片窗模式、地幔柱模式;与岩石圈拉伸、海沟后撤相关的被动裂解型。裂生微地块的演化往往是多种裂解机制下综合作用的产物,常常伴随着不对称、不稳定的弧后扩张过程以及相对于周缘微地块/板块的旋转,这些都导致了裂生微地块构造演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对裂生微地块的研究,使得洋‒陆俯冲带、造山带的研究将更加精细化,同时也可以丰富地块/板块发展演化的内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杂志要求:

{1}来稿如为各种基金项目资助文章,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正式规定的名称填写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项目编号。

{2}来稿文责自负。稿件若涉及版权等问题,由作者自负责任。

{3}本刊对作者原稿所进行的技术上的编辑删改加工,将不另行通知作者。

{4}摘要(200~4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少于200字)。中英文。

{5}文献类型的字母标识: [M]为专著,[C]为论文集,[N]为报刊文章,[J]为期刊文章,[P]为未出版之会议论文,[D]为未出版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需注明学校),[R]为报告,[CD]为光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21人评论|0人关注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