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4-16 16:22:33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1

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主要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反映企业在过去营运过程中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一、财务分析目的

1.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诸如销售收入的大小,净利润的多少以及现金流量等。在获知上述各项财务信息后,可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2.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和状况,诸如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的价值、债务的多少、存货的数量、以及负债与主权资本的比例关系等。在悉知上述各项信息后,可提供企业管理当局了解目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以便评价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

3.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拟定多项可供选择的未来发展方案,然后针对目前的经营情况,权衡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最佳选择。为企业决策当局实施投资决策提供服务,同时,也从价值方面对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二、了解财务分析程序

财务分析内容广泛,不同报表使用人根据其不同目的,选择不同数据,应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财务分析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分析程序,具体程序可以根据各自的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对象来设计。但通常一般程序:明确分析目的;收集相关的分析资料;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按分析目的进行分类;计算相关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找出原因,为评价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掌握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运用的方法,取决于财务报表的内容以及通过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方法

所谓定量分析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财务报表中所列的有关财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解释。从量上评价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获利能力的定量评价,就要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计算出一系列反映获利能力财务指标。所以,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1.1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它是财务分析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

一是构成比率,又叫结构比率:是指某一总体中的\"某个构成部分量\"占\"总体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二是动态比率:是指某一财务指标不同时期的数额相互对比,反映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三是相关指标比率:是指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求得各项评价的财务比率。

1.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它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1.3趋势分析法

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数额,以求出其全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并通过进一步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的趋势。

2.定性分析方法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根据分析者所掌握的资料和情况,凭借分析者的智慧和经验,对定量分析的结果作出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分析结论,在此,分析者的判断能力至关重要。比如,企业资本利润率比同行业其它企业高,并且历年呈上升的趋势。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企业资本获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结论。

当然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也可以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财务分析,在此不再详述。

四、坚持财务分析原则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2

一、企业的财务外包的概述

近几年,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纷纷开始进行部分运营业务的外包政策,以集中精力发展市场。起初阶段,外包仅限于传统领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包业务逐渐向外扩张,已经覆盖了企业内部的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财务管理。现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集中尽力发展自身优势业务,必然会考虑将公司一部分管理工作移交其他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企业财务外包正是考虑到承接财务外包工作的营业机构拥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企业不仅可以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投入值,全面促进企业最终发展目标的实现速度。

二、财务外包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细化和分立是财务外包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向多元化、多变化的方向发展,导致企业内部的相应管理形式必须随之变化而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外包起初实行于西方发达国家,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财政管理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我国部分企业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也开始实行该种政策,其主要精力投入在对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上,为财务外包在国内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财务外包提供了技术平台

财务外包要想成为CEO或CFO,必须依靠网络信息及IT技术的发展。企业进行财务外包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企业可以实时监控财务管理的过程,对于相应信息的传递,可以依靠互联网络协助完成。例如,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票据要第一时刻传递给外包公司,由外包公司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与整合后,将最终结果录入企业财务系统,这个过程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协助。如果金融机构将清理支票等工作进行外包,也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来进行信息传递,如果没有IT技术的发展,这个过程完全依赖人工,这样外包业务就会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不仅提高了运营成本,也给财务外包业务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网络信息技术与IT行业的发展终将推动企业财务外包形式的变革,随着国家更改相应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制约力度,各大企业纷纷看到了将财务外包实行的必要性。对于接收财务外包业务的组织机构,其利润点就在于可以通过引进一个规模庞大的ERP系统,在内部可以同时建立上千家企业的不同账户,这样就可以保证少量的工作投入既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益值,其接收业务的数量与成本投入是呈现反比例增长趋势。总而言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外包提供了一个相当优越的工作平台。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不仅仅是企业有财务外包工作的需求,各种新成立的专业从事财务管理组织机构,通常都具备较强的素质基础,有能力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做的更好。总之,财务外包在我国的业务发展已经具备了优越的外部条件。

三、实施财务外包管理模式的益处

(一)降低企业资本性投资和费用成本

第一,如果财务管理是由企业内部员工来完成,企业必须为其购进相应的财务软件,大大提高了企业一次性资本投入值,而进行财务外包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第二,企业进行财务外包,不仅节省了财务软件因为升级而产生的部分费用,还大大降低了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精力投入,利于企业集中发展优势业务;第三,企业实行财务外包,减少了财务工作的人员投入,对于财务外包而产生的费用也是根据需分析的业务逐步产生的,大大降低了企业经济成本的压力。

(二)改善企业管理质量,提高工作合规性,增强财务透明度

众所周知,企业如果实行财务外包政策势必是减少财务管理工作的精力投入,为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节省了一大部分的时间。财务外包以后,企业内部不在需要为财务部门提高相应的工作区域,外包商通过网络平台,通过在线方式就可以完成企业的相应财务业务,在空间与效率上都有着传统财务管理不可比拟的优势,使财务管理向着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的部分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国外城市上市经营,先后遭到了多次国外监管机构对财政信息的怀疑,其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信誉度,影响了整个融资工作的顺利完成,。财务外包政策的执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财务管理工作透明性增强,遭质疑的程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突出主营业务,接触新技术的便捷途径。

由于财务外包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企业可以利用这一部分资源集中发展主营业务,还可以借助外界力量的优势使企业得到更快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接受财务外包业务的经营商均属于财务管理领域的佼佼者,拥有者世界最先进的工作方法与管理制度,企业通过外包商提供的一些服务体验到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而受到熏陶作用,更快发展企业优势。

(四)能够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

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只是财务外包显著的优势,其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也存在着某些隐形影响。受财务工作特殊性质的影响,财务管理过程一些职位是必须单独设置的。如出纳员不能兼任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否则就给企业带来了经济风险等问题。不仅如此,为了降低风险投入,企业不得不进行定期的岗位调整与休假政策,一旦财务软件需要升级,还要进行相应的员工培训适应其发展。所以,如此复杂过程对于人资部门无疑是一种压力。实行财务外包后,人资部门可以减轻相应工作带来的烦恼,集中精力做好人力管理的工作,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财务外包既有必要的市场平台,也存在较大的益处,因此企业实施财务外包将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3

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变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积极推动商业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方式和管理核心就是财务管理,因此必须通过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进行转变,这就要求领导班子加强专业领域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加强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变革的认识来促进和培训所有员工,最终达到全体财务人员都深谙管理变革之法。传统商业银行从手动记账到计算机化,再到现在的网络化,都体现着不断创新以及各银行在财务管理上的努力。正是因为网络的出现,现有的商业银行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了,在当今这个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传统银行所无法提供的巨大便利。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理念在现今这个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国一些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理念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而有新的变化,再加上大部分的员工对其关注不足,甚至于一些商业银行的财务经理都不熟悉互联网的金融概念。这就导致这些银行在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工作中对互联网思维的缺失,从而出现大量诸如过分强调指标而忽略实际利润这类本可以避免的问题。

(二)制度体系不完善、风险管控系统效率低显然,中国当前的财务管理体系同国外或者是我国的一些外资企业相比相去甚远,这不利于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管理中实现对自身的审视和监督。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信息不断地收集并分析,但在这个互联网金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真正有用的信息大多被无关紧要甚至有恶意的信息裹挟着,如何从这些无聊的信息中查找合适的信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据有关报道,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在改进中要特别注重会计指标的严格遵守,同时也不能忽视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完善制度体系。在当今这个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的预警系统效率低下,难以应付新出现的种种危机。再加上许多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等,将业务范围逐步扩张至银行贷款层面,这一举措使得银行的许多客户转而投奔看起来风险和利率都要更低的互联网企业。与这些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并不完善,再加上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联系没有互联网企业的密切,这种信息不对称使用户心目中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变得更高。

(三)会计管理工具未得到重视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交给AI,这就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相比,传统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应对现如今涌现出的大部分新兴业务,再加上缺乏利用互联网的想法。而且大部分传统银行没有相关培训,在人才招聘中也没有相关要求,为了能够在新时代不被淘汰,传统银行应设法提高传统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推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加强风险管控在目前传统商业银行所处的发展环境愈发多变的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商业银行需要将传统财务管理的思想从传统会计转变为战略管理金融,全面创新财务管理体系。将此目标确定为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运营管理决策标准,从而能在银行今后遇见重大金融决策时提供一些重要依据,进而提升银行的整体管理能力。财务管理的转变是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财务战略应注重合理配置银行资本资源,这一步几乎决定着公司的长期目标。为支撑财务管理转变,在明确财务战略之后,商业银行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构确保战略能够有效执行下去。首先,商业银行需要长期以实现追求最多的利益作为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其次,通过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去争取实现此战略目标。最后,根据这些构想,制定出财务策略管理的大致过程:策略选择实施控制度量评估。

(二)构建财务共享制度财务共享服务是促进财务管理的改进在后期有动力推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将支行的财务核算以及融资和支付活动等从原始那些分散的机构转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集成的方式执行核算和支付,从而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优化分配财务信息共享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建立财务共享平台还可以加强社会大众对银行各部门财务管理事务的监督,此举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大众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的信任。此外,通过财务共享平台还可以促进员工财务管理思想的转变,提升管理与控制水平,使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够持续改进。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4

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为领导层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从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2能够增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金融企业,银行管理的宗旨和经营的目标是银行价值最大化,通过合规经营和财务决策,不断积累银行财富,使之达到总价值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应处理好收入、成本、风险这三者的关系,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防范和降低风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本回报率。财务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涵盖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一系列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运用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案和措施,合理安排资源的投入,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风险,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1.3适应全球金融环境变化,加快金融创新的需要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金融脱媒、影子银行等新兴金融商品的出现,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以及股份制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加,使商业银行面临严酷的生存环境。而银监会为加强对金融企业的风险性管理,对资本充足率管理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此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改革潮流中,商业银行必须调整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才能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2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体制滞后,制约管理职能的发挥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推行的仍然是各级行长分级负责制,即财务主管对所在机构负责人负责的做法,而不是实行对分支机构财务主管的“垂直管理”。在“分级负责制”的财务管理体制下,不同层面的财务主管对本机构负责人负责,形成了不同级别、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这种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同时,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制约财务管理的独立性,易造成分支机构财权过大,上级行缺乏统一调配能力,极易导致下级机构短期行为、高风险经营行为的发生,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2.2财务管理理念落后,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重算轻管”是目前我国多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仅是单纯的记账,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经费的账务核算以及事后的表面财务分析,并未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形成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缺乏精细化,没有将全面成本核算理念贯穿到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单纯地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度不高。而财务部门对成本的控制也仅仅是局限在费用的控制,缺乏成本控制考核机制,不能实现财务资源的高效分配和成本的准确计量。

2.3财务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作业成本法,这种传统的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局限于财务会计部门对费用的控制,通过压缩费用开支降低成本,未能将资源的占用、耗费以及所取得的财务成果的分配处置都纳入有效的控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基本上采用由各总行高度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在费用预算和控制过程中,虽然多数银行都将费用划分为定额费用和营销费用,即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上级行年初下达计划数,对下级行的年度费用总量实行计划控制,但是下达给各下属行的年度费用计划缺乏对同行业特别是竞争对手状况的了解,没有充分考虑实际需求,而下级行为用尽用光费用计划将不可避免的形成资源浪费,甚至出现“小金库”。

2.4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人员力量配备不充足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再加上财务人员配备不足的普遍现象,使得银行财务人员常常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财务人员整天埋头于各项报表数据之中,大多数财务人员的精力集中在日常核算工作上,失去潜心进行财务管理分析的积极性,无法静下心来对本行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思考,难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很多商业银行的财务人员并不是财会专业毕业,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都与财务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是单纯发挥会计的核算职能,缺乏管理能力、创新意识,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能动性。而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银行的日常业务上,忽视了银行内部财务人员的培养,培训也仅仅停留在对经费业务流程和日常业务知识的培训,缺少高水平的技能培训,影响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提升的对策和措施

3.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

学习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先进财务管理精髓,财务管理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各分支机构财务主管一般由上级机构负责任命、考核和管理,并适当参考当地机构的意见;既负责本机构的日常财务管理,同时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接受上级财务领导人的指导。实行双线负责制,既利于维护主管人员地位的相对独立性,有利实现其职能,又可避免当地财权过大、,从而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和有效实现其管理职能。

3.2树立科学财务管理理念,提升银行整体价值

倡导全面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各项产品及业务的全过程,实行差别化、精细化管理,对不同部门、产品、客户分别进行成本核算,使成本核算落实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培养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使全行员工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经营全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就财会部门而言,不仅要承担起会计核算、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还应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预算管理、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投资评估等方面。

3.3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实现银行经营效益的提升

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从成本控制向全面成本管理的转变。会计部门不再只是简单的提供财务会计数据,而是通过成本效益核算,弄清效益产生的来源,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评价,从而提高银行盈利能力;成本管理不是单纯地控制成本费用,而是对银行每一项经营活动和业务投入都要按照集约化管理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比分析,即每一项业务产品都需核算成本收益,依据成本收益比来决定每一项业务、产品、客户的取舍和进退,对每一项投资都要考虑分析利弊以及实施的可行性等,从战略高度、竞争力提升以及财务风险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和过程管理机制,力争使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收益。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5

随着国内金融行业发展,以金融行业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而现阶段商业银行多注重对银行经营、决策风险的防范,却忽略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关注,不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业绩的提升。笔者详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财务风险动因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风险定义

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财务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当等致使投资者预期的收益和收付能力所带给商业银行损失的可能性。银行财务风险产生于各个流程,表现为资本风险、资本质量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形式。银行属高负债经营范畴,储蓄客户的存款是银行运营的基础,资金多源于股票发行和负债,负债利息多是稳定的,而股票受金融市场影响存在不稳定性,由此商业银行存在财务风险。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开展以合理控制资金融费用支出,尽可能扩大资金的投资收益,降低市场不稳定对商业银行财务成果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

受宏观市场环境和国内经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不稳定性、普遍性、隐蔽性、扩张性等特点。其中银行财务风险不稳定性多指银行财务风险的质态和程度不断变化,表现为银行客户经营风险的不稳定性、银行贷款投资项目建设风险的不稳定性;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其财务风险的普遍性;商业银行面对的宏微观环境变动,且银行客户行为具有不可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商业银行地位特殊,当发生财务风险时,容易引发更大的银行风险,形成风险的蔓延和扩张。

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除先进的技术外,全面、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至关重要。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起步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滞后,多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片面,仅停留在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上,片面、客观认为银行资金、资产管理完善即可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忽略外部宏微观环境的影响。伴随着金融行业的开放程度增大和发展,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引发的风险不断增长。

(二)商业银行高比例的负债,信用风险高

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贷款质量好坏对商业银行非常重要,贷款质量好坏的指标为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报告的不良贷款率,常见的贷款可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面三者属银行不良资产率,表1所示为我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2007-2009年不良贷款率情况。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出现矛盾时,均衡二者矛盾会迫使商业银行负债比例升高;当市场经济不景气时,通过提升负债率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能有效实现,即使采用高成本负债提升流动性,但资金多倾注于收益高、风险大的项目上;同时当借款人因债务危机无法顺利、如期偿还债款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提升,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对商业银行自身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造成冲击。

(三)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滞后,且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虽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却没有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未形成有效、合理、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落后,和先进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被分散开,未能形成有效的统一;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贷业务的出现和多应用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中,容易引发各部门内部会计控制相互抵触,降低和削弱会计内部控制的水平。

国内商业银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信息的分散加大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难度;信息化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思想理念和科学的认识;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时代性财务管理软件。伴随商业银行业务不断扩展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缺失对银行财务管理和分析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若商业银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缺失情况越严重,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越明显,银行的财务风险发生率越高。

三、改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商业银行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商业银行可在内部建立风险文化,使工作人员和管理层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有效识别、规避和有效控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财务人员的核心工作。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时刻将“风险防范”作为工作开展的重心;财务风险存在财务工作的而每个环节,因此要求财务人员能及时准确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的规避,即银行强化对财务人员培训,建立并完善财务人员奖惩制度和准入制度,通过增强商业银行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达到防范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目的。

(二)强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积极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

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实现全方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全面识别、控制。建立集中的管理模式,加强信息的整合,提升信息的全面性;建立科学、有效的银行资金控制,增强对资金来源和利用的评估;优化银行资金配置,保持商业银行良好的资产流动性,使负债水平持平;通过金融创新实现流动性风险的有效降低,如负债业务的创新、负债中间业务的创新。

面对不良资产严重情况和商业银行负债失衡,加强对资本金的补充,积极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商业银行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准确评估信用、市场、操作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量化实施方法。在保证银行经营盈利水平的条件下,保证充足的资本金,建立有序、安全的资本金内控机制,并开拓资本金补充和筹集方法,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立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引进并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新时期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银行内部各机构要明确职权,细化各部门的智能,平衡部门职能发挥;建立监督机制,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控制部门或科室,如审计科、稽核科,由商业银行董事会直接领导和管理,避免受各部门影响和制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真正做到财务风险的识别、监测、控制、评价,通过预警机制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和评估,以实现商业银行的盈利、流动和安全性,并预测将来短期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对区域性银行健康发展进行预测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其广,汪红樱,王钟慧.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创新[J].绿色财会,2011,(08):7-9

[2]陈颖.邹议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1):91-93

[3]孙安琴.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J].财务与会计,2008,(10):67-68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6

一、信息工程行业及财务管理策略的内涵

(一)信息工程行业的界定

信息工程行业是指,通过发展国际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实际,从事嵌入技术、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技术、视频交互产品的研发、实施及应用的一类行业。其具体的业务可以为:安保和信息系统建设安装工程、系统后期运行维护等。其行业的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程序或提交项目方案获得相应的项目。

(二)财务管理策略的内涵

财务管理策略是指,在全面对理财环境分析后,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企业对其各种资源的筹集及规划活动进行的长远性计划。财务管理策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使企业能够着眼全局,根据动态变化的环境,而依据企业战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在经济新形势下,企业更应具有双赢或多赢的思想,认真制定财务管理策略,持续创新,平衡发展,增强竞争力。

二、信息工程行业的财务特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对我国信息工程行业相关企业的考察,归纳出信息工程行业有如下的财务特点。

1.高投入

信息工程行业是一个需要高工作量的行业。工作量较小时,可由本单位职工完成,但是当工作量较大时,如果没有专门的运维队伍,往往需要外包部分工程。众所周知,高工作量需要高投入。信息工程行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1)政府拨款;(2)财政拨款;(3)自有资金;(4)自筹资金。当企业需要较大资金投入时,信息工程行业的财务人员就需要有大局意识,统筹兼顾,科学筹资,通过可行性分析,达到最佳筹资组合。

2.高风险

根据投资学理论,高投入带来高风险。一方面,项目周期长。信息工程行业的许多项目周期往往很长,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耗时较长,伴随高风险。另一方面,投资回收期长。例如,某些信息工程企业维护合同首先需要专家评审维护方案,一年期以上的长期维护合同需要定期报告运维工作情况,报告审核通过后才按合同约定收取费用。另外,在投资回收期内,由于政治变化、物资供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具有高风险。

3.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创新驱动,经济腾飞,信息工程行业也飞速发展。但是,此时政府的法律法规对信息工程行业的监管力度,往往稍稍迟于其财务发展速度。如果政府不能有力监管信息工程行业,那么,信息工程行业的财务问题将面临严重法律缺失、制度缺失,其财务发展将偏离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带给信息工程行业的损失,远不是某个企业或个人所能弥补的。因此,在信息工程行业的财务方面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三、信息工程行业财务管理策略现存问题

经过对我国信息工程行业的深入调研,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信息工程行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但同时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收入未真实反映实际工作量

一般来说,信息工程行业的部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其收入未真实反映实际工作量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在确认收入时,需要计量支付证书,该证书有时不能定时获取;另一方面,在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获取的支付证书上,所认定的计量收入不实,不能准确反映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的实际工作量。这种不真实性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分析与制定。

(二)成本核算与控制低效

通常来说,企业要对其成本做到准确核算与控制。实际情况是,部分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不能准确核算与控制其成本。具体表现为,(1)各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不能及时上报成本核算。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的这样延迟上报,导致财务部门人员未能准确核算成本,也就不能控制成本。(2)材料费用的核算困难。在采购企业材料过程中,可能因出入库信息没有做到位,导致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材料费用核算与控制困难。(3)人工成本核算有误差。

(三)绩效考核不合理

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结果也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制定。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绩效考核不合理的表现是,第一,高标工程在最终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过高。第二,考核机制不合理。部分信息工程企业只注重最终结果的考核,而忽视了员工在其中所得到和学习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可为企业减少培训费用。第三,考核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不管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及时而有效的反馈,都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积极帮助。因此,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应注重绩效考核机制的建设与落实。

(四)未足够重视合同

竞争日益激烈,制度尚未完善。合同是企业财务的重要证明之一。对合同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制定。信息工程行业的部分企业不能充分重视合同。主要表现为:(1)财务部门未参与合同制定;(2)企业未仔细阅读合同,便开始工作;(3)企业管理层及主要负责人对合同不重视,例行公事。而这些问题会给信息工程企业带来诸多损失:第一,交付产品或服务与合同不符;第二,造成企业返工的可能;第三,使企业陷入经济纠纷中。

四、针对信息工程行业采取的财务管理策略建议

经上述对信息工程行业的财务管理策略现状的详细分析所发现的相关问题,现针对信息工程行业,提出相应财务管理策略的建议。

(一)收入严格反映实际工作量

在信息工程行业中,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策略制定时,必须严格以配比原则为基础,即收入必须严格反映实际工作量。企业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确保计量支付证书能够及时获取,如果不能及时获取,启用备用财务方案;另外一方面,确保企业获取的支付证书上,所认定的计量收入数据真实,如果数据不实,及时找业主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修改调整,并加以详细说明。

(二)落实成本检查,加强成本核算

信息工程企业想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制定并执行财务管理策略,落实成本检查,加强成本核算,是信息工程企业的必要手段。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成本进行检查:(1)项目的预算与实际发生额是否相同;(2)材料的预算与实际消耗额是否相同;(3)材料采购的价格是否和预算相同;(4)工人的工作量是否完成;(5)是否存在虚假账目;(6)如果企业外包工程,则要与分包工程对账。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成本核算:(1)督促各部门及时上报成本核算;(2)加强出入库材料信息的核对工作,严格控制材料费用核算;(3)建立小组负责制,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核算。

(三)建立合理绩效考核制度,科学绩效考核

如果信息工程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那么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将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信息工程企业首先要发现企业现存绩效考核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其次要及时对不完善的制度进行完善,最后要对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同时,企业还要通过对财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执行理念,更好地发挥科学绩效考核制度的力量。

(四)充分重视合同,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信息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工程企业在合同管理中要踏实谨慎,严格要求。想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工程行业的企业需要做到:(1)制定合同内容时,务必要求客观严谨,不仅要有从合同,还要有主合同;(2)合同条款要全面、完整,审查合同时,尤其不要忘掉“违约责任”这一项;(3)在合同签订后,要进行及时合同分析、合同交底;(4)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合同变更,信息工程企业要格外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合同风险,加强合同管理。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7

一、医疗行业财务管理内容及职能分析

我国的医疗行业主要是隶属于国家的公立医院,关于其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也就是关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职能,我们就对其做出简要分析。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于医院等行业相关涉及钱财物品等在内的活动,是医院等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其经济本质来讲,是一种通过资金运作所体现的一种经济关系。而其所包含的方面也较多,主要有资金筹集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以及资产和负债管理等。顾名思义,资金筹集也就是医院通过合法的途径,所筹集的配合医院活动的资金。预算管理,是国家根据有关规定对医院的资金运作进行管理,资金的预算管理有着自己的审批以及执行程序,也是医院财务计划制定的依据。

收支管理就是对医院的资金操作进行管理和分配。医院的资产管理,涵盖净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并分别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分配。而负债管理,是对医院的借贷以及缴纳的款项进行管理,并依据市场经济的体制进行合理规划处理。

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而言,预算是核心,收支管理是基础,必要的管理手段是财务分析,顺利进行的保障则是控制与监督。加强医院等医疗体系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维护医疗机构健康稳定的发展。

医院等医疗体系的财务管理,具备着自己的管理职能,根据实际的管理目标以及工作,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由于体制以及原有观念的问题,我国的很多医院并没有进行体制改革,也就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上也就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存在资金不足以及筹资风险问题。对于公立医院来讲,资金是其正常运作的保障,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财政补贴不足、补偿渠道单一、贷款增大筹资风险。

其次,财务预算缺乏刚性约束。也就是现行的医院财务管理缺乏硬性的制度约束,而医院的财务管理正需要一套合理的严谨的制度,作为其正常运行的保障。主要表现为约束制度缺失,现行编制缺乏可行性,所谓的约束制度缺失,就是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因此也就达不到理想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效力。而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现为:缺乏广泛的参与以及当前编制方法不恰当。

再次,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收入失真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药品折扣将部分收入隐瞒、医疗欠费的存在导致大量应收账款。对于药品折扣问题,主要方面就是,购药成本统计缺乏真实性,药品收入核算缺乏真实性,主要是收入归类不准确、药品库存不实、药品债务不清以及偏离司药范围。对于医疗欠费问题,医疗欠费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三无病人(无姓名、亲属、单位)、群体性重大事故紧急抢救、患者或肇事方经济困难、单位与医院建立特约关系,担保其员工医疗费用,但因效益原因无力支付等。我国公立医院对待医疗欠费的处理方式,多采用行政处理。

三、财务管理改进措施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制定出比较合理有效地应对措施,首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加强资金拓展以及风险防范,这就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收入,拓展筹资渠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贷款筹资风险。鉴于此,我们就要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模式,加大财政补贴的监督监管力度,促进其公平分配的实施。筹资渠道的扩展就要加大无风险资本筹资的力度,不断利用融资租赁进行筹资。要做到相关筹资风险的防范,就要抱有谨慎负责的态度,对于医院负债期间,进行选择时要对总体风险进行考虑,并进行合理的长短期的负债比例的搭配组合,通过协调筹资以及期望资产对风险进行控制,也就是要遵循匹配原则。

其次,要不断通过措施加强预算刚性约束力。这就需要加快相关的立法速度,制定合理的预算法规,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因此需要注意,不断提高全体参与性,确立固定的预算方式,利用科学的预算方法,不断提高相关预算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

再次,要不断加强收入的真实性。就要加强司药管理,妥善处理医疗欠费。对于司药管理,首先就要禁止药品折扣,在法律层面上加强管理,不断加强供药途径的透明度,还要不断对药品库房的管理进行完善,这就要加强药品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同时加强药品的统计。要处理好医疗欠费,就要设置相应的追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有效的应对方式,面对不同欠费情况,应有不同应对方式,只有

“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取得“疗效”。在医疗欠费的处理上要注意防范,强调收费过程的正规化,在源头上杜绝欠费的可能性。

四、总结

由于实际原因以及现实状况的存在,我国的公立医院以及其他的一些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而且阻碍着其更好地发展,因此及时有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制造更多的社会福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8

当前的生态问题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由于自然资源定价的困难,以及污染程度补偿量度的难以确定,使得企业的外溢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生态问题。由于前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对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生态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市场失灵,这就需要在保证政府不失灵的前提下,由政府来干预解决,从而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生态问题是人类自身的行为所造成的,所以必须要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消费,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行为首先要加以改变。人类要抛开目前的一定的经济利益,做到观念和行动同步,全员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国都相继进行绿色gdp的计算,这就使得企业的绿色会计和绿色财务管理应运而生[1].

当前,对于绿色会计的研究很多,却很少有对绿色财务管理的深入研究,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一方面需要绿色会计提供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对企业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提供了管理的大环境。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在管理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实行清洁生产,才会缓解生态问题、直至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对于企业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所以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的分析[2]

因为长期内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企业不愿意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待企业认识到以后,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已无法挽回,所以,当前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

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那么,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本文想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行为特征及政府的职能分析,找出各类市场上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与政府职能

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行为者只占极小的市场份额,以致于没有人能够独自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上所有的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对单个的参与者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市场上的商品是同质的,即在同一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提供完全一样的商品;而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唯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每个企业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买卖双方都能得到有关现在和将来市场情况的全部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所以,对单个生产者来说,要考虑的只是所处地域范围内的消费量。

对于这类市场上的企业来说,经济实力很弱,如果靠企业单独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来进行经营活动,企业没有那个能力,也不会产生效益,因为企业没有定价权,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成本无法弥补,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进行干预。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区分开来;通过对不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企业的产品以平均可变成本定价,使其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对于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合理定价,这个定价既要考虑到生产者的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那么这个定价,要以居民的平均收入程度及其消费需求的比例进行定价, 对于生产者来说,在销售收入抵补生产成本且加有同行业以前的利润水平的差额由政府进行生产补贴。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企业在市场上进出比较容易,资本不多,规模不大;不同企业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相互有差别,即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类产品有不同之处。这就使得不同企业的产品不能相互完全替代,从而使他们各自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不同企业的产品相互差别越大,单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程度就越高。但是,许多不同企业的产品属于同一类产品,彼此之间有相似之处,从而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竞争。它们的产品相互替代的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高。

所以,政府可以利用企业间的这种特点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即通过绿色产品标识使得通过绿色财务管理生产出来的产品明显地区别于同一市场上的其他产品;通过政府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以及对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实行政府限价;这样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无利可图。这就使企业间为追逐利益而竞相实行绿色财务管理。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以少数几家企业提供某一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为特征。每一家企业对市场的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在做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本身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还要考虑到这一决策对整个市场的影响,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应,因为其他企业的反应又决定了本企业行动对它自己所带来的后果。而其他企业的反应程度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易捉摸。所以在寡头垄断条件下,对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但其价格的上下限可以确定。这是这类市场上,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但对于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而言,市场失灵,政府必须要履行其职能。首先,政府要制定出各类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包括对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同时要限制住各企业间串通;第二,关注企业在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所增加的投入及带来的收益,从而调整市场价格。

(四)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企业是商品价格的制定者,它没有自己的供给曲线,对这类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约束和价格管制及绿色产品标识进行管理,使之实现绿色财务管理。

二、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后,如果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在进行绿色投资时,必然增加成本;如果政府不对其绿色产品给予保护,使其能区别于非绿色产品,且不在生产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必然会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提高,而且,自己绿色产品的特色难以体现,导致消费者不愿或没有能力购买,而使企业产品销售量下降,收入下降,从而经营成果下降,最终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3].

如果企业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它的生产投入保持不变,但政府为了使其政策得以实行,政府对于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价格限制,同时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产品进行绿色标识,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这样,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幅度不大,且消费者通过标识能够与非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产品区分开,这样,消费者会转向带有绿色标识的产品的消费,而使非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销售量下降,且由于政府对其实行价格管制,价格较低,导致这类企业的经营成果下降严重,直至亏损,而无法继续经营。

由此可见,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才能获得好的经营成果,才能在本行业中发展壮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市场上,政府的干预及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上,完全符合前述的情况。对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间存在着由于产品差别而带来效益的问题,所以企业会利用政府的绿色标识形成的差异来创造效益,从而自动形成企业间的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相互监督,利于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政府要加强对厂商间串通而实际上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管和检查。对于垄断市场上,政府的措施就是价格管制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实行绿色财务状况及程度的资料给予公布,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下去的话,国家可以考虑收回国有进行经营。

三、保证绿色财务管理在各类市场上得以实行的措施

(一)制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

1.进行注册登记。企业需到相应的管理部门申请并提交体现其绿色财务管理的文件(如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规划书、绿色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通过管理部门审批后,得以注册登记。

2.定期向相应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活动的资金资料。

3.以环境保护法及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法进行规范[4].

(二)制定政府对各行业的生产补贴标准

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进行补贴,对于实力弱的企业可以进行重组。补贴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差量成本法。对于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而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与非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经营所需成本的差额。

2.影子价格法。从数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实际上是最优化的线性拉格朗日函数的拉氏乘子,即目标函数发生的增值;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影子价格不是价格,是某种资源投入且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追加效益。影子价格实际上是资源投入的潜在边际效益。影子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越丰富,其影子价格越低,反之亦然,即资源的数量和产品的价格影响着影子价格的大小[5].

3.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是利用模糊思维建立的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资源的价值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系统。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精确化的能力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在此引入了“模糊”的概念,来解决绿色财务管理中计量问题。如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补偿的测算。设a为成本的价值因素,a=(风险,投资增加,管理成本,收益,价格),q为评价向量,从而得出评价矩阵,求出补偿总额[6].

4.供求定价差额法。包括(1)卖方定价模型ps=[e1(c+v)—r1]/q+p0.ps为生产者的定价;e1为进行绿色财务管理需增加的额外投入的系数;c为物化消耗;v为活劳动的消耗;r1为由于进行额外的绿色投资而带来的收益;q为产量;p0为非绿色财务管理时同行业的平均单位利润额。(2)买方定价模型pd=p1+ki.p1为原购买价格;ki为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是差别定价的基础)。(3)政府补贴———买卖双方定价的差额。

(三)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

1.定期进行绿色审计。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得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及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共享及相互支持,同时也会引起企业间的重组。

3.管理部门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业绩给予公布及宣传,对于非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引起消费者及投资者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吴向东。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北方经贸,2003,(7):111-112.

[2]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友国,郑玉歆。一个关于“绿色壁垒”的一般均衡分析[eb/ol].202.199.170.80:8080/paper/150.doc,2004-06-10.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9

在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也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在企业中基建项目的建设投资费用较大,而在不规范的造价财务管理模式下,可能出现估算过高、资金浪费的问题。所以需要针对当前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提高基建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一、强化项目前期的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

建设项目前期是从项目提议直至建设开工这一阶段中的各种准备工作,是基建项目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有研究发现,项目前期的工作对最终造价的影响作用能够达到50%。首先要在可行性分析与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加强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由于前期阶段的工作中,大多是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部分完成,造价财务人员参与的工作较少,容易出现预算超过概算、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建设的实施。所以需要在这一阶段加强造价财务人员的作用,保持对设计单位招标与投标的审核进度,同时保持对项目前期经费的审核。同时在立项与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项目评价系统,通过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完成预算费用的控制。

二、建设过程中的造价财务管理

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开始施工直至建设项目完成移交的过程。

首先在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企业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项目资本金与借入资金。造价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以项目概算与基建计划完成月度以及年度资金的筹措使用计划编制,确保基建项目能够顺利完成。需要以国家规定为依据,确定资本金筹集过程的合法性,同时还需要确定资金是否能够足额按时到位,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方式中,需要在相关部门批准、银行出具贷款承诺意向书等条件下,确保项目中的借入资金能够按照计划、进度到位。在融资模式的选择上,首先要对融资渠道进行选择,提高资金结构的效率,减少融资风险。其次还需要针对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提高债务与资金的比例,利用造价财务杠杆的原理,提升资金利润率。在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中,需要实施专款专用、专用户头,避免挪用或者占用的情况。同时对暂时闲置的资金,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财方式,提升收益并减少资金占用的成本。

其次要加强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的造价财务管理,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参与竞标的企业造价财务情况的审核评定,包括债务偿还能力、盈利邓丽等,确保竞标企业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造价财务合约履行水平,确保能够依据规定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造价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才遇到标的审核以及招标的过程,重点是招标说明书的编制,确定合约中的资金、工期、材料、付款等,确保能够招标的公开公正、招投标工作竞争的合理性。

财务管理行业分析例10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财务状况、现金收支、经营成本等方面进行预算,主要就是预计以及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融资活动以及财务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定要充分认识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

财务预算管理指的就是企业在预测与决策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企业年度内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预算,合理分配相关的经济资源与经营活动,并且对其展开相应的财务监控与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关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企业的管理层也逐渐了解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并且利用相应的预算工作开展一些监控活动,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并且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利润与现金流量进行相关的预测。进一步说,财务预算管理也就是在预算企业发展业务与资本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具体的安排,进而对企业计划期内的财务状况与经济效益进行直观的衡量,是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

(一)战略性

在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使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完全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同时也为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规划。针对企业发展而言,财务预算的编制主要就是为了防范风险的发生,努力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进而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通过开展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使得企业预算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二)系统性

针对财务预算管理而言,其系统性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纵向与横向。其中纵向系统性指的就是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考核与奖惩,进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上下环节也都是密切相连的,具有一定的预算刚性;横向系统性指的就是企业中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都是有着一定联系的,某一部门没有实现相应的预算目标,也会影响到其它部门的预算工作,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工作。

(三)目标性

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目标性主要指的就是,在构建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并且根据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进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后盾。

三、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加强了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运用,进而提供相应的筹资策略,对企业财务结构进行合理的设置。主要就是围绕着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对财务进行相应的预测与控制,并且对一段时期内企业活动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企业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所对应的成本是不同的,所以,相应的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如果企业可以对未来的销售量、生产情况、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预测,就可以将企业未来发展的现金流量与付款到期日对应起来,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也就不需要开展长期的融资活动。如果不能进行相应的预计,就一定要提高企业的流动性,组织延长到期的融资活动,进而确保企业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所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推行

在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推行。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管理规划之后,一定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以及全部工作人员的配合,共同努力实现相应的目标。事实上,在实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目标实现进行一定的反映,并且显示相应的结果。而企业各部门完成的目标也就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分解。由此可以看出,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推行与实现。所以,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行,可以合理安排企业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具体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通过任务目标的实现,完成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促进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展开

在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企业员工升职加薪的主要指标,在拟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与传递,促使企业中的每一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每一个员工都担负着相应的任务目标。针对战略目标的实施而言,绩效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施手段,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战略目标的分解执行,使其不要与战略目标产生脱节。而预算工作正是衡量战略目标实施情况的量化指标,以此来为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实现绩效考核的导向胜作用,并且预算也是利用数量化的方式体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可考核性,所以,完全可以根据预算工作展开的情况,对工作效率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进。并且将绩效指标当成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比较企业预算指标与工作业绩之间的差异,进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

(四)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一旦制定了相应的预算,就一定要展开相应的实施工作,将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控制阶段,也就是保证经济活动严格按照相应的计划执行,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一定会出现执行情况和预算存在差异的情况,这时一定要认真比较执行情况和预算之间的差异,进而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相应的监控手段。预算指标的制定为企业开展控制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准则,明确费用的花费项目。企业既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预算,就一定要加大实施力度,不要只是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对预算工作并不重视,并且随意改动,导致预算表被改得面目全非,也就无法充分发挥预算工作的作用,先前的预算工作也就白费了,不仅会增加企业资源的消耗,还导致了企业预算编制工作的随意性得到了提高,因为知道编制了相应的预算也是可以改的,事实上,这也是降低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对于一些内部控制较好的企业而言,在开展预算工作的时候,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执行内控工作的,即使出现了执行情况和预算编制不同的情况,也可以事先制定一个上限,进而也就不会出现一些逾越的现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通过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可以将相关的内控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可以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延伸了企业经营的范围与过程,并且对企业经营的质量有着一定的保证,进而为企业内控提供了一定的发挥空间与时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可以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在落实相关工作的时候,也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增加企业的利润收益。所以,一定要正确认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推广,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减少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